“内涝问题只是表面现象,归本溯源还是城市排水设施的落后。”北京恒通国盛环境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通环境)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张耀平对北极星环保网表示,“如果想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内涝!首先需要系统化地梳理并解决排水管网问题!”
管网“四位一体”化管理,保障城市的生命力
市政排水管网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一座城市比喻成一个人,排水管网就像人体的“静脉”,昼夜不停地参与新陈代谢。一旦某个地点排水不畅,势必影响城市的正常代谢,可能成为城市的痛点。
市政管网基础设施水平落后,通过全部新建或重建造这一办法来改变现状是行不通的。因为城市管网建设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与时间,在社区、道路、绿化带挖沟开槽,可能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那么,如何才能让那些遇到暴雨就“瘫痪”的市政管网重新焕发活力呢?张耀平谈到,“管道三分靠建,七分靠养”,对待那些已经投入使用多年的排水管网,应该像对人做体检一样,从检测开始,发现隐患及时排查、解决。俗话说“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同样,一个堵点也可能让管网局部瘫痪,及时地清淤养护,可以让既有管线尽量恢复到设计状态,最大限度地解决排水问题。
为系统化解决管网问题,恒通环境提出了排水管网“四位一体”建设及专业化运维管理方案,包括管网普查检测、管网清淤、管网非开挖修复、管网大数据管理及专业化运维服务。
张耀平谈到,采用“四位一体”方案解决城市排水管网问题从而预防内涝,还要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管网的排查检测。需要掌握城市建设时期的基础资料,从设计入手,检测原有图纸与现有管线布置是否吻合,有无私接、混接、错接问题。检测、排查各个管段及检查井,找出问题,对症下药。
——管道的内部清淤。下水道会积累各种杂物,例如生活垃圾、泥沙、难清理的油污,还有建设时期的沥青混土石块,以及新建管道时未能及时疏通的封堵。特别在南方大部分地区,还普遍存在树根从承接口侵入的情况。堵则不通,管网自然无法承担起正常排水的功用。
恒通环境从下水道中掏挖出树根
——管道的非开挖修复。排水管网常年无休地运行,难免会形成管壁腐蚀、破损等结构性损伤,直接影响管道的排水能力。再者,一些老城区普遍存在雨污私接、混接、错接等问题,雨水混入污水,使污水处理厂进水物浓度降低,增大了处理量,增加了运行成本;污水混入雨水导致排水口水质不达标,又污染了河渠水质,影响了水体环境质量。恒通环境采用UV-CIPP、胀插管等方式,能够对问题排水管网进行非开挖修复。
——管网大数据管理。目前,针对管网进行信息化管理,打造“大数据+物联网”的平台,在各城市还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全面普查排水管网,首先能够准确地摸清家底,在管理好既有管线的基础上,还能对排水管道的流量、水位、水质变化及淤塞情况等进行实时监控,逐步实现智能化管理,做到防患于未然。
智能清淤,首创下水道清淤机器人系列
要让几乎陷入瘫痪的排水管网“活”起来,发现淤塞、清理淤塞至关重要。恒通环境目前正在助力珠海某区进行排水管道的普查清淤和雨污混接调查,保障其排水安全。
如果排水管网淤塞严重,人工下井存在太多风险。立足城市排水发展现状,面对下水道清淤的痛点,恒通环境自主研发了全球首例箱涵清淤机器人,并发挥其科技性、安全性、环保性,避免了人工下井清淤受水位限制或容易硫化氢、一氧化碳中毒的风险,实现了“人不下井、路不开挖、水不断流、泥不落地”,填补了我国排水管道清淤疏浚事业的空白。
近年来,恒通环境已将自主研发的箱涵清淤机器人,成功应用于广州市的驷马涌箱涵清淤工程、深圳的潭头渠箱涵大型机器人清淤工程和河北固安县的翟圈、丁白户、永康路箱涵机器人清淤工程等。其中,2016年3月圆满竣工的廊坊市大型方涵清淤项目,为我国首例下水道清淤机器人大型箱涵清淤工程。
张耀平告诉北极星环保网,恒通环境第四代清淤机器人近日已经投入使用,它在前三代机器人的基础上进行了性能优化和功能升级,同时申请了发明专利。它采用模块化设计,可针对城市排水管道的不同工况,选装不同类型的履带底盘和前部工作装置。这使得国产的管道清淤机器人更为智能化、适用性更广,甚至可以应对底层没有硬化的排水箱涵和小型明渠。在清淤的同时,通过管道清淤机器人自带的检测模块,还能探查排水箱涵的破损情况,以及污水排放口的情况。其施工过程更安全,对周边环境影响更低,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
张耀平透露,为应对更小口径的排水管道,同时满足黑臭水体治理的需求,恒通环境最新研发了圆管清淤机器人和排口溯源机器人。
恒通环境圆管清淤机器人研发成功,可以覆盖各种口径排水管道的清淤作业。恒通环境排口溯源机器人,则可以在管道及暗渠中进行检测作业,及时发现排水管道存在的问题,追踪排查,找出污染的源头。
双核驱动,切实提升城市水环境质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三五”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国家对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也不断加强,环保产业总体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领域不断拓展,产业水平明显提升,环保企业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作为环保大家庭中的一员,恒通环境成立伊始就将技术和市场定位于城市供排水领域,是一家集技术及装备研发、系统设计、工程施工、运营管理和第三方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谈及公司主营业务与发展,张耀平表示:“在管网业务方面,恒通环境拥有核心技术下水道清淤机器人,并提供‘四位一体’的管网全生命周期运维解决方案。在水环境治理方面,住建部提出了‘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关键在排口,核心在管网’的20字口诀,恒通环境立足管网这一核心,结合富有特色的底泥原位生态修复技术,力求从外源、内源污染治理突破,双核驱动治理黑臭水体,切实提升城市的水环境质量。”
“恒通环境非常注重研发,未来我们还将在研发上持续发力,研发适用于不同管径的清淤机器人;研发用于排查、清淤等不同工种的机器人;并研发相应的管网非挖开修复设备。”张耀平表示,恒通环境立志发挥“工匠”精神,把技术做强,争取做到管网全领域覆盖,打造真正的“智慧管网”,为城市排水管网的稳定运行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