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台山核电1号机实现了从设计上实质消除大规模放射性物质向环境释放的可能性,具备首次装料条件。这也意味着,作为我国在建三代核电机组中首个装料的机组,该项目正式拉开了三代核电机组陆续投产大幕。随着这两个国内主流的三代核电技术近期均取得重大进展,业内纷纷乐观预测,国内有望迎来新机组开工建设新高潮。
截止到2017年年底,中国在运机组超过35台,总装机容量远超3274万千瓦。而AP1000和华龙一号作为国内主流的三代核电技术,自然备受业界瞩目。公开资料显示,CAP1400是在引进、消化、吸收AP1000技术基础上,通过再创新形成的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以“华龙一号”开工建设和CAP1400成功研发为标志,我国成为又一个拥有独立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和全产业链的国家。
事实上,华龙一号示范项目设备国产化率已达90%。基于我国核工业和核电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安全性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从技术安全性角度而言,我国三代核电技术达到当今国际公认的最高核安全标准。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院长郑明光曾指出,“它的安全性也很高,每堆年发生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事件的概率低于千万分之一。”
自主研发的华龙一号与CAP1400均按照第三代核电技术的要求设计建造,安全系统采用“能动加非能动”的设计,具体配置可考虑市场需要,提供两种选项。有业内专家指出,华龙一号与AP1000的激烈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两大主流技术不断获得重大突破。截至目前,相关核电机组关键设备与材料已全部实现自主化设计和国产化制造,装备制造能力实现了从二代向三代制造的跨越。
自此,我国三代核电发展的优势基本形成,将在“十三五”后期进入批量化建设阶段。截至目前,福建福清、广西防城港四台首批“华龙一号”机组示范工程进展总体顺利,是目前全球少数能够按照计划进度实施建设的三代核电机组。而今后一个时期,在积极推进具备条件项目的核准建设的利好态势下,每年将开工6至8台三代核电机组建设。因而,国内核电仍有2到3倍的可预见性成长空间。
未来10-15年,是我国从“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迈进的关键期。国内机构初步测算,届时国内核电机组造价可控制接近15000元/千瓦左右(按不变价测算),与计入环境成本的火电电价相比也具备潜在的竞争力。随着AP1000首堆装料和华龙一号融合的完成,核电建设前景日趋明朗,核电设备招标有望提速。此外,自主开发的CAP1400也同样具备走出去的潜力,在“一带一路”沿线建设发展中充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