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将整合以前分属各个部位的环保职责,包括环境保护部的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职责,国土资源部的监督防止地下水污染职责,水利部的编制水功能区划、排污口设置管理、流域水环境保护职责,农业部的监督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职责,国家海洋局的海洋环境保护职责,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的南水北调工程项目区环境保护职责。
方案显示,生态环境部对外保留国家核安全局牌子。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并组织实施生态环境政策、规划和标准,统一负责生态环境监测和执法工作,监督管理污染防治、核与辐射安全,组织开展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等。
在当天下午的全国政协讨论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小组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环保部副部长黄润秋表示,随着国家环保事业发展,最终要实现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相统一,“生态环境部”这个名字本身显示了对自然生态监管权的统一。
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认为,组建生态环境部,有利于统一行使城乡各类污染排放监管与执法的职责,对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美丽中国有着重要意义。
“以水污染防治为例,原本地下水、流域管理、农业污染治理等职责分散在国土、水利和农业等多个部委,造成管理职责交叉重叠,甚至形成相互推诿。这些职责整合之后,将结束长期存在的‘九龙治水’局面,由生态环境部统一制定并组织实施水污染防治政策、规划和标准,有助于其承担起水环境监测和执法的主管责任。”马军如此评价。
进一步明确生态监管权
环保大部制改革的提法由来已久,然而正式拉开序幕始于2015年。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构建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导向,监管统一、执法严明、多方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着力解决污染防治能力弱、监管职能交叉、权责不一致、违法成本过低等问题”。
当时,针对生态环境保护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多个方案出现。
其中,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提出了相似的4个改革方案。他们认为从生态保护的角度来看,最优选的方案是建立“资源与环境统筹的大部制方案:环境与资源部”。
在其《生态环境保护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研究》(发表于《中国环境管理》)论述中,王金南认为, 从长远角度看,生态环境的保护不能独立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之外,基于自然资源与环境统筹的体制,建议建立“国务院环境与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将环保、国土、水利、农业、林业、海洋、气象等涉及资源管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部门职能整合,把国家发改委的应对气候变化和住建部的城镇村庄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纳入,增强生态环境保护与自然资源开发同国民经济政策的统筹协调职能。最终,将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职能相结合并统筹管理,形成“环境与资源部”。这个方案是一个最全面、最综合的环境资源大部制方案。
常纪文在其提出的改革方案论述《新常态下我国生态环保监管体制改革的问题与建议》中表示, 这个体制有一个好处,即一个部门统一监管所有的自然资源、生态和污染防治工作,维持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整体性,缺点是涉及部门多,整合难度相当大,机构过于庞大,效率不高。
第二个方案是建立“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一体化的大部制方案:生态与环境部”, 在原来环境保护部已有职能基础上,将国土资源部的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预防与治理的职责划归生态与环境部;将水利部的水资源保护和防治水土流失的职能划归生态与环境部;将农业部的农业资源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和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职能划归生态与环境部;将海洋局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能划归生态与环境部;将国家发改委的应对气候变化管理职能划归生态与环境部;将住建部的城镇乡村人居生态环境改善的职能划归生态与环境部;将林业局和气象局的职能整体划入生态与环境部。
同时,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与自然资源开发、国民经济政策统筹协调的职能。新设立的生态与环境部全面负责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而国土与资源部全面负责自然资源产权和资产监督管理。
常纪文认为,这个方案是统一监管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的体制,也就是将生态文明体制分为自然资源监管部门和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监管部门两类。将自然资源监管中的用途管制交由负责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监管部门行使;将环境保护部门的生态保护职能和自然资源监管部门有关生态保护职能整合,交由负责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监管部门行使;污染防治和核安全监管职能由负责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监管部门行使。
从描述来看,这与已经公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有关自然资源部和生态环境部的职责界定类似。
在黄润秋看来,组建生态环境部是为把分散在各个部门有关污染监管治理的职责集中在一起,组建自然资源部实际上是统一行使对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权,把国家自然资源资产要素归拢到自然资源部。
黄润秋认为,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权已经明确了,就是自然资源部,包括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所有的自然生态所有权。他建议把自然生态监管权方面按照十九大精神再进一步明确。
十九大报告提出,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
将对能力提出挑战
虽然“监管统一”在协同调度等方面优势明显,但是突然增加的职责也是一大挑战。马军认为,如何将多个部委的职能单位重新组织,以便有效整合分散的职责,将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目前,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三定”方案尚未公布。
在黄润秋看来,本轮国务院机构改革侧重点主要是理顺过去重叠交叉的职能,优化管理体制,提高政府的运行效率,不要政出多门,更不要相互推诿。通过机构改革,将一件事由一个部门来管理,监管权和所有权分开。不过,机构改革并非简单的部门之间“搬家”,一些部门由于职能相互交叉,调整起来难度很大,需要精心谋划,以确保平稳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