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而言,2017年模式创新对水处理产业的推动仍待加强。以2017年最热闹的黑臭水体治理为例,只见各路资本高调进入、低调运行,缺鲜少有PPP模式与流域生态补偿制的显著战果。少数水处理企业虽找到独特的商业模式,缺遭遇着阶段性发展的瓶颈。尽管黑臭水体市场一片繁荣,吸引新企业不断进入,但多数企业目前仍未找到量体裁衣的商业模式。相比近两年异军突起的PPP模式,直接打开了水处理的逾万亿投资空间,商业模式的进步尚未对形成转型升级的水处理带来碾压式威力。
一个产业的进步,不单表现在各项运行结果的成效,也凸显出对产业生态的洞察,凸显在模式创新的不断深入,企业的进步亦是如此。当前,水处理圈对治水产业本质的认知渐入佳境,且是质的突破。传统水务同水处理产业发生了一些嬗变:前者的本质更像是资源开发,后者则是以技术进步为核心。而在讨论水处理产品未来市场竞争力时,就像依赖“创新演进”的力量,时间证明一切。
对产业本质认知的不同,必然带来不一样的投资思维,进而带来商业模式的差异。传统水务从地域到储量均有限制,与金融资本的结合多为决定胜负的关键,所以传统水务投资大致为金融推动为主的模式。水处理尤其是水环境治理,告别了以往产能规模的限制,技术进步是主导因素,所以水处理产业投资是“技术+资本”的商业模式。从简单的金融推动到技术升级、商业模式推动为主的变化,反映在水处理现实市场中则有了以下过程。
2013年,国家出台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有了规模化的水处理终端市场,带来水处理企业“治理效果+商业模式”的变化,开始出现了“资本+技术”思维;随即,城市黑臭水体治理迎来发展快车道,开始了大型水处理装备制造企业“先进技术+雄厚资本”商业模式的出现,开始出现转型升级与创新模式同时推动的生态。而在去年,许多大型跨界者、环保综合服务商和创业企业纷纷涌入水处理领域。至此,在金融推动思维淡化的同时,技术成为核心竞争力。
不难发现,水处理市场近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带动企业的认知在潜移默化中变化着:从金融纷争到没钱不可怕,只要拥有核心技术、独特商业模式,就会占据市场份额,资本则会被相继引来。即从金融推动思维让渡给转型升级、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为主。相较其他产业,水处理的本质决定了治水人需要更加强调技术以及由此带来的创新演化的作用。
而在强有力的扶持政策鼓励下,水处理市场需求始终好于预期。因为有强大需求市场的存在,对独特商业模式、优秀企业的加速生成,对一些无竞争力的整合力度难免不足。未来,成功商业模式产生的市场效应与补贴退坡力度成正向关系,与水处理精准、高效常态的到来成必然关系。总之,步入相对成熟期的水处理产业早晚将带来大规模产业整合,但这一定不是在近一段时间内能够实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