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环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芜湖吹响冲锋号

   2018-03-16 533
导读

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城市发展的时代课题,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芜湖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有力举措

 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城市发展的时代课题,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芜湖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有力举措,成绩显著、亮点纷呈。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绿化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安徽省园林城市等一系列殊荣,为芜湖披上了绚丽夺目的光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家森林城市”是国家对一个城市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最高的评价。2015年起,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和省委、省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安排,践行“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宗旨,市委、市政府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列为“十三五”规划建议,决定创建国家森林城市。2016年6月,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芜湖进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行列。市委、市政府成立“创森”指挥部,组织编制《芜湖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6-2025年)》。2017年4月21日,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动员大会召开,国家林业局、安徽省林业厅领导到会指导,芜湖由此吹响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集结号”。在《总规划》的指引下,芜湖“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聚万众之心”持续做好“绿”文章,全面提升城乡绿化水平,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质量。

当前,创森的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如今的芜湖,“山水相间,精致繁华”,每一寸肌肤都被绿色浸润:长江两岸,林木葱翠;镜湖之畔,垂柳成荫;园林景点,花团锦簇;绿道林网,交织阡陌……一卷卷无山不绿,有水皆清的美好画卷已呈现在世人面前。

2018年是芜湖市创森成果交答卷的一年。也是芜湖县、无为县完成省级森林城市创建任务的一年。市“创森办”提供的各项数据显示,经过全市上下两年多的共同努力,我市创森工作亮点纷呈,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形成了城市与森林,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为保证年底顺利通过评审,芜湖吹响了最后的“冲锋号”。

加快推进林业生态建设 大手笔泼“绿”让芜湖更宜居

“创森”是对城市的一场大考,非一朝一夕之功。早在2012年,以森林增长工程的实施为契机,芜湖大力推进城市绿化转型升级,在全省率先编制《森林长廊绿化规划》、《全市域绿化空间控制规划》创新开展“城市生态绿地”和“森林长廊示范段质量提升”两大工程,五年来累计完成城市生态绿地4866亩、森林长廊示范段质量提升工程455公里,打造了一批生态绿地和森林长廊示范段。芜湖还将“三边三线”绿化提升作为森林增长工程的重中之重,累计建设林带面积30694.5亩,补植株数27.71万株,全市铁路绿化率达到了95%、公路绿化率达到了95%、河渠绿化率达到了90%以上。 “将山河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的梦想正逐渐变成现实。

市林业局“创森办”的负责同志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森林增长工程,常规造林空间已很有限,而且受土地资源制约,林业发展空间已不多,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过程中,我市必须把寻找造林空间的视野放得更开阔一些,坚持“全市域、全社会、全口径”的理念,统筹城乡,“山水田路村城游四旁”八路并进,让更多的森林进城、环村、上路、沿水,进一步改善芜湖城乡人居环境,提高生态承载力,弘扬生态文化,提升城市宜居度。

为此,芜湖市围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总体目标,在分析芜湖市本地资源、生态建设现状、指标差距、绿化潜力等基础上,运用多种分析方法,论述了芜湖市城市森林建设方向,从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城市森林产业体系、城市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和城市森林支撑体系四方面着手,在全市范围内构建健康稳定、覆盖城乡、造福市民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将芜湖市建设成为长三角西南部的生态屏障和皖江生态明珠。建设期限为2016年-2025年,分为近期、中期、远期。

按照建设方向指引,江城人民披荆斩棘,播撒绿色,为芜湖编织了一条条“绿色飘带”。“创森”以来,全市累积完成人工造林16万亩,打造省级森林城市4个,省级森林城镇13个、森林村庄199个,森林长廊示范段80公里,省级湿地公园2个,在市中心城区建设各类公园、小游园50个。经过努力,芜湖市森林覆盖率将超过36%,比创森前增加8.86%;城市绿化覆盖率40.6,比创森前增加10.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净增2平方米,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在江城芜湖的版图上,绿色的“写意”始终没有停笔。今年芜湖市将继续完善 “一核携四星,一廊串多点,三网连三区”的城市生态发展格局。“一核”是以中心城区为芜湖市城市森林体系建设的核心区域。“四星”是芜湖县,繁昌县,南陵县和无为县的城市建成区绿化系统。“一廊”是沿长江形成的皖江绿色生态廊道。“多点”是指市域范围内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保护片区、风景名胜区、苗木基地、森林城镇、森林村庄等。“三网”是指以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和农田林网所构成的森林网络体系。“三区”指中部沿江城市森林提质区、东西部平原水网建设区和南部丘陵水源涵养保护区。与此同时,大力推进森林进城、森林环城、森林生态廊道、林路相依、林水相依、生态屏障、四旁植树、其他一般造林、森林提质、森林生态文化传播等十大工程,着力构建完整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城市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城市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和健全的城市支撑保障体系,确保2018年年底顺利实现创森目标。

作为一项普惠民生的公共福利工程,芜湖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创森”工作,多次作出指示,实地调研,并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创森”工作。各有关部门认真对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各负其责,协同配合,积极参与。各地将创森工作作为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将创森经费纳入各级政府公共财政预算,保证及时到位。为调动各类主体参与森林增长工程的积极性,芜湖市在省财政专项奖补的基础上,对森林增长工程设立专项资金8000万元,用于专项补助。据统计,目前全市各地投入资金达156亿元,其中各级政府投入80亿元,有力保障了创森工作顺利实施。

森林生态保护持续加大 巩固绿色生态屏障

植树造林,三分种、七分管。芜湖市严格执行“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建议指标。建立健全市、县政府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实行严格的林地定额管理,初步完成全省森林资源一张图建设,探索利用卫星遥感影像进行年度数据变更。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开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和长江经济带涉林违法专项行动。“2017护鸟1号行动”、“利剑行动”以及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打击涉林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等。森林消防工作力度持续加大。全年建设森林防火应急道路80公里,新建森林消防蓄水池149个,新建森林防火瞭望塔3座,投入80余万元进行森林防火物资更新储备。已开工建设市级森林防火信息化指挥平台。强化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建设,现有专业森林消防队伍12支,队员达237人,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全年全市未发生森林火灾,有力保障了森林安全,巩固了绿色生态屏障。

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芜湖市将建立林长制,完善林业治理体系,建全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制体系,确保一山一坡、一园一林都有专员专管、责任到人。扎实开展森林质量评价和森林增长指标年度考核评价,全面推进全市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为考核提供科学依据。提升林地管理水平,加强和规范使用林地审核审批,加强林地监督检查。加强公益林和湿地保护,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调研制订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加大森林保护力度,探索林业综合执法改革试点,试点建立森林公安林区警长制度,依法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制定《芜湖市森林防火规划(2016-2025年)》,提升森林消防综合防控能力,严格执行森林火灾重点整治县管理办法,加强野外火源管控,深化引水灭火工程、航空护林和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设。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三个体系建设,抓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亮点纷呈

步行300有绿地,500米有公园

公园、绿地是拓展城市宜居空间,提升市民幸福指数的重要载体。“创森”以来,在市中心城区建设各类公园、小游园50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净增2平方米。

家住华亭阳光小区的张阿姨,每天晚饭后都喜欢去营盘山路保兴垾生态公园前的广场上跳舞锻炼。“很难想象,这里几年前还是一污水横流的‘臭水沟’,以前一到夏天这里臭气弥漫,往来的路人都要捂着鼻子绕道走。”说到昔日的保兴垾,张阿姨还记忆深刻。如今,这里绿树成荫,曲径通幽,成了市民休闲散步、早晚锻炼的好去处。该项目还获得了改善人居环境的最高奖项——“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保兴垾生态公园的改造建设,是芜湖大力推进绿色惠民,改善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市本级重点新建和打造了雕塑公园、中央公园、大阳垾湿地公园、芜湖县东湖公园等一大批绿化精品工程。目前城区已实现“步行300米有绿地,步行500米可到公园”的目标,满足城区居民早晚锻炼、假日游园,平时休憩需求。

兴林富民 成果共享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真正让绿水青山生“金”,就必须大力发展林业产业,走好兴林富民之路。

早春寒风料峭,一片荒地上,几个农民正热情高涨地平整土地。无为县石涧镇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和保护农户利益的基础上,成功流转了2000亩荒地、贫瘠地用于植树造林。流转土地采用政府征用、企业租用、农业结构调整等多种模式,有效解决了森林增长与城乡建设用地和农用地之间的矛盾。土地流转让农民得到了实惠,尝到了甜头,也使原本荒弃的土地又焕发了生机,成为村民增收的一块宝地。

为了更好地激励、调动造林积极性,芜湖市还提出“不栽无主树”,“树随地走、谁栽谁有”、“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用市场化思路、产业化办法,鼓励有经济实力的企业、造林大户及社会各界人士承包造林。过去困扰林业部门的“无主树”安全隐患问题,在激励政策下也得到了破解。采访中,无为县林业局工作人员带记者来到北沿江高速,芜湖二桥连接线附近,这条17.6公里长的公路沿线两侧不再是杂草丛生,沿线10米已经种植了景观树,20米种植经济苗木。事实证明,大户或经济联合体造林,成活率高,保存率好,“无主树”成了“有主树”,责任到人,定时巡视,安全隐患自然随之减少。

通过几年的探索,芜湖市现已形成包括林业种植、经济林培育、花卉培育、木竹加工、人造板制造、林副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旅游等第一二三产全方位业态。积极组织申报全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复审41家、新增13家),均通过省厅认定公布。林业发展活力强劲,林业经济出现新常态,林业企业、大户、家庭林场、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规模不断壮大,据统计,2017年各类社会主体承担的造林任务占总面积的90%以上。全市苗木花卉基地面积达18万亩,拥有65家三级以上资质的园林绿化企业,芜湖县被列入全国22个花木主产区之一;森林旅游纳入全市旅游发展规划,森林生态旅游产值平均增长率为25%;创建全国首个省级出口木质包装安全示范区,形成木器包装加工产业群;家喻户晓的三只松鼠、溜溜果园等一批本土企业发展的如火如荼。2017年,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突破80亿元,生态红利和绿色福利正转化成为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特色农业休闲旅游凸显生态文化

很多市民感慨,芜湖周边越来越有玩头了。周末、小长假里,或约三五朋友,或带着一家老小到郊县的农庄来个自驾游都是很惬意的事。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美景,还能垂钓娱乐,品尝到正宗的土菜。

水系连通,苗木镶边,百花争艳……这是六郎镇花海湿地给记者的直观印象。一入园区展现在眼前的是百米“樱花大道”,几千棵早樱沿着道路两旁整齐地排列,百亩姹紫嫣红的郁金香、风信子、虞美人与此交相辉映。河岸边一片片黄色的洋水仙已迫不及待的竞相绽放,在春风吹拂下摇曳身姿。在主干道左侧是面积6360平方米的恒温恒湿科技展馆,馆内遍植热带花卉,神奇的无土栽培蔬菜……3月18日,六郎的花海湿地将正式对外开放,迎来第一批游客。

无为县石涧镇的桃花林早已家喻户晓,吸引了许许多多慕名而来的游客。与此同时,石涧黄图村的一片贫瘠地上,一个生态文化绿地正初露芳容。记者看到,新开辟的景观大道两侧种了一排排桃树和玉兰, 树苗之间的空地上套种了二月兰、蔷薇等花卉。通过乔木、灌木及地被植物结合的立体配置模式,不断扩绿,增彩增香。“等过了一年半载,树木都长起来,到时候再请你们来看看,这里就是集观赏,采摘、农家乐为一体的特色农业生态园了。”石涧镇一负责人自信地说。

创森以来,像这样的农业生态文化绿地,生态园越来越多。农业休闲旅游的发展已成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新亮点,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渠道,拓展旅游业的新途径。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xhw111.com/news/show-7273.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扬州市正源市政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41531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