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些漂洋过海进入中国的固体废物里,常掺杂着各种城市生活垃圾。若是想把掺杂了“洋垃圾”的固废转化为可用资源,是需要付出巨额投入和巨大环境代价的。
因此,很多有正规手续的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增加利益,会转包给小散企业。由于小企业多而散的市场分布特点,给环保监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碍。而流入市场的部分固体废物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环境的安全。对于这样的固体废物,我们必须说“不”。
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受重视和关注,打击“洋垃圾”入境也是2018年我国生态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中国将“洋垃圾”拒之门外,是治理环境的一记重拳。
其实,早在2009年,环保部就曾公布了一份禁止“洋垃圾”目录。近几年来,为打击“洋垃圾入境”,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进一步夯实了制度体系。
2017年4月18日,《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
7月27日,国办正式发布《实施方案》,提出将分行业、分种类制定禁止固体废物进口的时间表,指出2019年年底前,逐步停止进口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体废物。
11月14日,环境保护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在京主持召开部党组会议,贯彻落实禁止洋垃圾入境的工作方案。
2017年年底前,4类24种固体废物从《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目录》调整列入《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目录》。进口种类和数量的大幅度减少,将为改善我国环境和提升国民健康作出巨大贡献。
与此同时,环保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等部门采取了多项落实措施。2018年以来,全国海关缉私部门积极强化案件线索滚动摸排,深度经营,扩线侦查,集中优势力量,重拳出击。当下,我国还面临着国内自产垃圾处理的挑战和产业不断升级转型的需要,逐步推进“洋垃圾”阻击战是合时合理的。
2月3日,海关总署缉私局组织广东分署缉私局,深圳、天津、哈尔滨、青岛海关缉私局开展了首轮打击废物走私集中行动。
目前,全国海关组织开展打击“洋垃圾”走私“蓝天2018”专项行动已经启动,将突出打击走私国家禁止进口的废物。
治理洋垃圾,更重要的是建立长效机制。完善国内的资源化利用体系,促进再生资源市场的发展,推动垃圾分类、垃圾收运、垃圾处理一整个体系的良好衔接,不但能够大大解决资源问题,还能改善环境、促进经济转型。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循环经济科技转化促进中心副主任曲瑞晶表示,“如果我们将垃圾分类推行到位,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做好资源化综合利用,替代进口固体废物完全可行,甚至可以扩大到固体废物出口”。
开展洋垃圾阻击战要增强“四个意识”,集中专项打击,将全力侦办一批废物走私大案,斩断非法走私的“洋垃圾”利益链,要坚定不移地抓好禁止洋垃圾入境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举措。中国的“洋垃圾”禁令不仅能改善中国环境,也将使曾经的垃圾出口国正视垃圾处理问题,从长远来看,必将推动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