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只算经济账,不算生态账,对自然资源采取掠夺性开发,造成严重的污染破坏,会危及到每一个人的生存环境。该《方案》的出台,进一步突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彰显了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同时也给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了一个新风向标:为官一任,既要守规矩、促发展,也要护好绿水青山。
经过两年多试点工作的开展,绿色审计制度终于全面铺开。2018年,一项全新、经常性的审计制度正在全国逐步建立。
全面推开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将地方自然资源资产保护的责任与政绩考核相挂钩,使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不但成为了领导干部离任时不能回避的重要工作,而且审计结果对领导干部的政治前途还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据深圳特区报报道,如果当地环境欠账太多,那么官员在离任审计时不但可能没有政绩,还可能背负“负政绩”。此举可以说给领导干部敲响了自然资源资产保护的警钟。
由试点进入到全面推开阶段,意味着全国各地都将接受生态考核,这有可能成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历史性拐点。
在两年多的试点工作实践中,各地各有侧重。各试点省份不断摸索经验、突破相关技术难题,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工作。
山东省力推数字化审计模式,启动大数据绘制“山东审计地图”,实现精准“打击”,重点关注履行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监督责任履职尽责情况,并持续推进大气、水污染等领域的治理工作;江苏省南京市把大气污染防治、黑臭河整治等备受关注的问题作为重点攻坚对象;浙江省德清县将莫干山镇作为审计对象,紧抓养殖业污染治理、“五水共治”等专项整治行动;福建省闽东南地区聚焦海洋资源、水资源,闽西北地区着重突出森林资源、矿产资源。
绿色审计工作无疑给各地的环境质量改善带来了福音,是对绿水青山建设的强烈响应。而绿色审计的结果正是领导干部在原任职地的一张生态保护的成绩单。离任审计制、终身追责制的建立,必将有效遏制过去那种挥霍资源、破坏生态的野蛮发展模式。
贯彻执行中央生态文明建设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遵守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组织相关资金征管用和项目建设运行等情况,已成为主要审计内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将唤醒主政者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意识和参与热情。
为实现绿色审计制度的顺利开展,在各地审计指标的确定上,审计机关必须在试行规定划定的七项审计内容下将其具体细化,确保审计的权威性和实效性。在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为保证数据的真实、客观性,各地还需运用现代科技获取海量数据,提高准确性。同时,审计工作的开展,还需借助水利、气象等部门提供专业支持。因此,在政府部门的协作,打破部门界限、加强部门联动性也十分重要。
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将地方自然资源资产生态保护与领导干部的政治前途捆绑起来,将更有力地压实环境保护责任,牢筑自然资源资产保护的生态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