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重要调节性作用,有力促进新能源开发消纳,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已成为社会共识。3月20-22日,由《中国能源报》社组织的新型储能技术前沿及项目开发建设运维研讨班在杭州举办。课程围绕储能技术及当前行业热点、储能运维及工商业储能电站优化运营等内容进行了深度讲解和讨论。
为直观全面了解储能电站的运营运维管理、现场储能设备的运行维护以及电站投资落地的具体细节。3月20日下午,《中国能源报》社组织学员到赴杭州太湖源储能电站进行现场考察学习。
在现场工程师就电站不同模块的设备维护要点、故障应急预案以及定期检修流程作出了详细解答,还介绍了电站自建设以来在运维管理系统、设备技术升级以及智能监控平台方面的实践经验。借助先进的数字化平台,电站实现了对储能设备的实时监控与数据采集,确保设备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稳定与高效。从设备状态监测到故障预警,各项指标均实现精细管理,这为传统能源转换模式向绿色、高效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了解,杭新能太湖源镇储能电站——作为浙江省“十四五”规划中第一批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同时也是杭州市首座110千伏储能电站。由杭州新能源投发公司投资建设,占地面积近20000平方米,总投资约2.57亿元,最大充放电功率80兆瓦,总储容量达160兆瓦时,是目前杭州地区单体容量最大的储能电站。该电站于2024年6月30日正式并网通电,项目主要由储能区、主变及SVG区域2个功能区组成,共配备32个磷酸铁锂储能电池舱、16个变流升压一体舱和1套能量管理系统。作为杭州市首座110千伏储能电站,它的建成投运,将显著提升辖区内新能源消纳能力和负荷调控水平,对于提升杭州市新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率、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学员在参观完之后,纷纷表示,太湖源储能电站不仅在设备配置、系统集成方面进行了全面创新,而且在常规运维管理中也始终贯彻“预防为主、定检并举”的理念。通过先进的监控与数据分析,工程师能够提前识别潜在风险,并及时采取技术措施,确保电站稳定运行。
《中国能源报》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是我国第一张针对能源全产业链的综合性能源产业经济报,积极服务国家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除积极报道宣传国家最新能源政策外,还围绕风光氢储、碳市场、电力交易等领域开展行业展览、研讨培训,为建设现代新型能源体系贡献智力、人力支撑。此次在杭州举办的储能技术前沿及项目开发建设运维研讨班注重理论和实际结合,契合当前各地政府及相关企业在储能领域应用人才培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