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规已基本修订、环保督察已过两轮、环保工程投资已超十万亿,环保领域接下来的重大改革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值得思考,目前来看以整治第三方造假为抓手的监管变革是其中之一。
今年 2 月初,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将“全面整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列入生态环境部 2023 年重点任务工作中。在此之后,部长、副部长几度以“四不两直”方式赴一线检查,频频释放整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的信号,表明“零容忍”态度,在行业内引发震动。
很显然,环保监管变革的重拳首先砸向了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这一举措一旦常态化,将对环保产业带来颠覆性影响。
因为行业上下都清楚,环保领域这些年的巨大成就和繁荣发展,仍然有一部分建立在虚假数据之上。
而环保从量变走向质变的关键一环在于,能在多大程度上保证环评、监测、检测等的真实。这一关过不了,很多领域难以改变,很多发展无法突破。
环保企业千千万万家、推出的解决方案和技术产品更是五花八门,同时环保设施的建设更是不计其数,但在实检实测面前,有多少能禁得住考验?这一直是行业的送命题、同时也是必答题。
乱象之治 真环保时代,从真数据开始
在环保行业,第三方造假已是司空见惯的现象,造假现象之泛滥、方式之多样、情节之夸张,在各行业各业中都属少见。
一定程度上,监管缺失导致的环保第三方造假将整个行业的发展禁锢在了伪需求的困境中。因此,行业要进入真环保时代,必须从实现真数据开始。
1、第三方脱轨,环保投资虚掷
翻开环保第三方的造假乱象就翻开了一部荒诞史,台账造假、篡改数据、报告造假、干扰设备、稀释样品……花样百出、乱象纷呈。
造假程度之严重以至于造假水平的高低甚至成为了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这意味着这一领域的发展已经严重脱轨。
可是,第三方环保服务是环保产业整体构架中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的严重拉垮导致整个行业都很难立得起来。因为环评、监测和检测数据的大面积造假,意味着国家和企业的大量投入都形同虚掷。
环境检测和医疗领域的化验中心是一样,这一环节的虚假意味着后面的环节根本无法对症,甚至存在巨大的潜在风险。
只有守住第三方环保服务的质量关,环保需求才能真实呈现、环保设施才会真实运转、环保问题才能真实解决。
2、立命之本垮塌,自身难以为继
在监管失真之下,甲方买的不是专业服务,而是专业造假。
这貌似使相关方获得了利益和方便,但皆大欢喜的背后,是对法律法规、科学技术和生态环境最大的亵渎,严重背驰发展规律。
为了一味满足甲方需求而牺牲自身公信力和专业独立性,最终第三方自身也难有立足之地。
严格来讲,在第三方环保服务领域的专业人才密度最高的领域,大量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怀揣着造福环境事业的赤诚进入这一领域,却要在职业生涯的一开始就面对颠覆三观的灰色现实,这是一个领域最失败的地方。
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是造假乱象中的直接受益者,但同时也是被动者、弱势者和风险的最终承担者。一些第三方机构纯粹地为了利益而来,既缺乏专业技能也不熟悉法律法规,最终充当了与所取利益不相称的“背锅侠”。
短期来看一些企业从中获取了更大利益,但长此以往这一领域永远无法立得起来,甚至堕入无以为继的境地。
3、整治第三方势在必行,重拳出击只是时间问题
造假现象越来越被各方深恶痛绝,其中一个的重要原因是这类造假虽然风险尚不具备绝对威慑力,但在性质上是不折不扣的违背法律法规和行业秩序的行为。这种专营监管漏洞的红利只是阶段性的偏门生意,终究会因为阻碍产业发展而被整治。
事实上,对于第三方造假乱象,不能片面地完全归咎于哪一方,因为不得不考虑到一个现实,即国内的第三方服务模式尚处于发展早期的阶段,还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现阶段,技术设备、专业人员、规范意识、官方监管等各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方面,长期看第三方造假并不是一个多赢或者单赢的局面,而是一个全输的局面,与发展趋势相悖,必然要走向消亡;另一方面,造假现象由乱而治需要经历一个过程。
因此,整治第三方势在必行,重拳出击只是时间问题,迟早会来,本质上是整个行业在逐渐进入真环保时代,监管上需要真数据做支撑。
重拳出击 制度下沉地方,环保监管进入精雕阶段
事实上,对第三方造假的整治力度在最近几年一直呈现加大趋势。
一方面是官方在持续出台有关政策并开展整治行动。
2021 年 3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更是首次将承担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职责的中介组织人员“弄虚作假”行为纳入刑法定罪量刑,目前已有受处罚案例。
2021 年 3 月,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指出,完善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管理约束和调查处理机制,对数据造假行为严查严罚,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
2021 年、2022 年连续两年,生态环境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开展深入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
到今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将“全面整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列入生态环境部 2023 年重点任务工作中。
此外,在生态环境部等国家部门的推动下,各地也在大力整治篡改、伪造自动监测数据行为,整治行动不是一阵风运动,而是在制度层面落实到了地方:
2022 年,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开展“秋风行动”专项执法检查,对全省第三方环境类检验检测行业造假问题开展集中执法,严厉打击一批监测数据弄虚作假、不规范检测的突出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2022 年,安徽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开展打击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依法查处一批伪造检测数据,出具虚假合格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报告的违法案件。
2022 年,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市场监管局、省公安厅、省检察院和省法院,联合发文部署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的专项整治行动。
2023 年,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公安厅、省人民检察院、省人民法院联合印发《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加强对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的管理。
……
另一方面是环保监管的制度建设到了“精雕细刻”阶段,监管力度在不断下沉到问题的源头。
过去三十年,环保行业进行了大规模的制度建设和基础建设,环保机制的条条框框基本就位。
在此基础上再往下走,就是机制的运行和完善,这个过程中很多方面需要优化,而第三方环保服务整治是最佳的切入点。
我们能够在环保行业这么多年的发展中熟悉了一种过程,即法规制度先行、监管逐步到位。
把时间维度拉长,环保领域过去一个阶段更多的是打基础、搭框架,只是个开头,接下来才开始真正进入质变发展的阶段,是监管进入常态化、精细化的阶段。
环保督察是大刀阔斧,针对的是历史欠账和复杂局面。现在环保监管的格局初成,将进入精雕细刻的阶段。
经过第一、二轮环保督察,官方对各地方、各产业的环境问题必然有更深的认识,想必对整治乱象的抓手也有更深的认识。
在这几年的变革发展过程中,有一个意义重大的扭转是地方对环保的理念的转变。例如,2022 年 12 月 12 日,衡水市发布《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服务规范》,这是衡水市获批市级地方标准制定权以来,首部生态环境领域的地方标准。
2023 年 1 月 1 日,《温州市生态环境服务机构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据悉,这是全国首个针对生态环境服务机构管理的地方性法规。
变革趋势 造假者的出局与造假产业链的崩塌
大势不可违,不难感受到环保行业在进入做真事的阶段,可一部分人还想蒙混造假,这种状态势必不能为官方和行业容忍。
从另一个角度,第三方造假以及整个行业的混乱是产业发展初期阶段的必然必然现象,同时也必然会随着产业发展退出历史舞台。
首先,第三方环保服务必将走向规范化。
第三方环保服务本身是个有专业门槛的市场,但在缺乏有力监管的情况下,行业脱离了规范性,恶性竞争、低质量。
在监管缺失的情况下,第三方机构很难挺直腰杆,监管松业主就会提出造假的需求,第三方机构也敢于满足“特殊”需求。
随着监管的加强,第三方环保服务将会走向规范化,一方面是造假的成本会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排污企业的造假需求会被遏制。
此外,有观点认为,第三方造假乱象源自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资质的取消,二者苏似乎存在因果关系,但不是解决造假乱象的着眼点,整顿乱象的关键是强化监管,而不是开历史倒车。
第三方环保服务模式顺应发展趋势,制度的设计是以专业和效率为纲领,是生态环境领域深化“放管服”改革、更好服务企业的重要举措。
因此,第三方环保服务的模式必然要存在,且必然要走向规范化,混杂在其中的数万第三方造假机构面临出局。
其次,环保需求将进一步去伪存真。
环保是一个整体的体系,牵一发而动全身,对第三方造假的大力整治必然会对整个行业产生影响。
数据弄虚作假的时候,很多环境问题会被掩盖或误判轻判,一连串不良的连锁反应会接踵而至,不达标的达标了、不合规的合规了、无效的措施有效了、低质量的设备淘汰了高质量的设备。
可见,整个环保行业的伪需求和由此产生的种种乱象一部分原因在于第三方的虚假数据,这导致很多污染治理的投资和举措从需求的根子上就垮掉了。
因此,第三方环保服务的优化意味着更加真实的数据,这将为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真实、准确、可靠的管理和决策依据,环保的需求也将更加真实。
真实的环保需求是环保事业发展的第一大前提,在此基础上才可能实现良性发展和有效创新。
再次,低质量环保服务和产品面临淘汰。
长期以来,环保行业存在显著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本质原因在于需求的不真实。
随着第三方真数据倒逼真需求的效果逐渐出现,环保行业各细分治理领域的竞争将形成良性循环。
在进入新的循环机制后,首先出现的一个变革是,低质量的服务和产品将面临淘汰,大量南郭先生式的环保企业将出局。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从产业发展史的角度论证了环保行业“运营时代”、“高质量时代”到来的趋势,这一趋势如何呈现?以整治第三方造假为主的监管加强就是具体举措,由此带来的行业良性循环是主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