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环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上海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初具规模,却遇“缺货”瓶颈,产业发展如何破局?

   2023-01-09 上观75
导读

上海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初具规模,却遇“缺货”瓶颈,产业发展如何破局?2022年12月,工信部公告显示,第4批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中,3家上海环保企业上榜,且首次有本地企业




上海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初具规模,却遇“缺货”瓶颈,产业发展如何破局?


2022年12月,工信部公告显示,第4批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中,3家上海环保企业上榜,且首次有本地企业涉足动力电池再生利用领域,这意味着上海动力电池属地化回收能力初步建立,上海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链完整度进一步提高。


事实上,过去上海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发展规模一直较为有限,直到近两年才初具规模。这一方面是由于上海本地锂电池制造企业较少,另一方面,有回收企业反映,上海新能源汽车退役潮比想象中来得更晚,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还远未成熟。


上海是全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最高的城市,本地动力电池回收企业为何会面临货源紧缺的情况?记者调查发现,这主要是因为退役动力电池去向复杂,动力电池的溯源工作面临现实困难,在缺乏强制性约束的情况下,大量退役动力电池最终流入非正规渠道。


市场眼中的蓝海


如果说新能源产业是朝阳产业、商业蓝海,那么动力电池回收就是蓝海中的蓝海。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截至2022年6月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千万。可以想象,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上升,汽车退役问题也随之而来。而与传统燃油车不同,电动汽车的回收有了新的考验——车载锂电池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利用。


目前市面上动力电池的平均服役寿命在5到8年,考虑到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自2015年开始放量,车载动力电池退役潮已逐步到来。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数据,2021年中国累计退役动力电池约32万吨,预计2025年达到78万吨,动力电池退役量年复合增长率在50%到60%。


而退役动力电池中所含的稀有重金属,如镍、钴、锂等等,恰恰是当下新能源汽车产业最热的资源,极具回收价值。以锂资源为例,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不断壮大,锂矿需求被推上风口。2021年后,锂电池主原料碳酸锂的价格暴涨近十余倍,目前已来到每吨55万元以上水平。原材料的上涨造就了锂电池的价格神话,这让不少产业上游的制造商们开始关注锂电池的回收。


更深一步说,相较于生产流程,动力电池的再生利用能有效减少碳排放,这符合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初衷。回收业内人士介绍,由于欧洲目前对汽车产业、甚至制造业的碳排放标准都较为严苛,部分外国汽车品牌商或中国出海企业都开始关注零部件制造的低碳化,再生利用的动力电池也在考虑范围之中。


也就是说,如果能对大量退役电池回收利用,则可兼得环保和商业价值。多家证券机构预计,2025年,中国退役动力电池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00亿元,2030年将超过1000亿元。




迟到的退役潮


但和市场预期的商业潜力相背,国内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没有迎来想象中的大爆发。上海作为全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最早,保有量最高的城市,也是近一两年才规模性的出现本地动力电池回收企业。


市场看好的大热赛道,为何一直发展有限?有企业告诉记者,这是因为动力电池退役潮比预想中来得更晚,尤其是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


回收企业介绍,一方面,由于缺乏定期检测渠道,很多车主可能并未意识到动力电池已经进入退役范围(电池容量低于80%),所以导致电动车没有按期退役;另一方面,很多一线城市的汽车退役后流入其他城市的二手车市场,报废工作也就随之转移到外地。


但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无论是在一线城市还是其他地方,国内大部分报废汽车的动力电池都流入了非正规渠道,而拥有资质的正规企业反而拿不到货,陷入“有产能没产量”的尴尬局面。


退役电池通过非正规渠道流去了哪?上海毅信环保有限公司是本次工信部公示的3家上海“白名单”企业中的一家,毅信环保总经理施沛颖介绍,她了解到,目前国内退役锂电池大多数都在南方的“电池黄牛”手上,或者直接流入了民间“黑作坊”。


“黑作坊”几乎是各类环保产业发展初期都会面临的问题。施沛颖介绍,这些“黑作坊”一般都较为简陋,甚至连一条完整的产线都没有,基本为徒手拆卸,也没有安全措施,风险极大。“黑作坊”会将仍有利用价值的电池出售给电池厂或者电器厂,进行二次利用。没有价值的电池即随意处理,不仅效率低浪费资源,还很容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电池黄牛”也是闻风而动,趋利而来。锂电池价格水涨船高之后,回收行业进入了野蛮生长的状态。有业内人士表示,一些具有投机倒把心态人加入进来,让市场变得鱼龙混杂,甚至还有人把退役电池当做期货在囤,导致正规企业不得不加价收购,成本上涨。


企查查数据显示,近两年电池回收行业的确快速扩容。仅2022年前三季度,国内就新增注册了近3万家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总企业数达到了6.4万家,比以往注册企业的总和都多。


“这些新注册企业大多是不正规的空壳公司,没有实际回收网点,更没做过环评”上海瑞萨科林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郭红松说。瑞萨科林是一家动力电池回收相关服务提供商,在全国多地开展业务,郭红松介绍,目前市面上几万家动力回收企业里,真正有实体回收网点业务、受政府认可的正规企业甚至不足5%。


价值链等待打通


正因为“电池黄牛”和“黑作坊”的存在,导致正规企业丧失了成本优势。施沛颖介绍,正规认证企业除了要有正规的设备、产线,还要通过环保检测、消防检测、安全检测,所以“成本确实要比‘黑作坊’高出许多”。


有上海从事动力电池回收的人士估计,正规回收企业在环保设备和安全措施上的支出至少能占到成本的25%,而这些步骤则都被‘黑作坊’省去。


无资质企业的涌入让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记者了解到,目前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大部分正规企业都无法实现盈利,动力电池回收产业仍面临着许多市场不确定性。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xhw111.com/news/show-1727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扬州市正源市政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41531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