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环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2022,17家省级环保集团的冰与火

   2023-01-09 青山产业评论6265
导读

关注作者|青山研究院2022年即将过去了,“动态清零”的三年终于过去了。虽然短期内“阴-阳”转变的过程很难受,但总体上我们在翻开新的篇章。时间又到了历史转折点,最近能看到各方面重启和复苏的迹象,动作快的已

 

 

关注


作者|青山研究院



2022年即将过去了,“动态清零”的三年终于过去了。虽然短期内“阴-阳”转变的过程很难受,但总体上我们在翻开新的篇章。



时间又到了历史转折点,最近能看到各方面重启和复苏的迹象,动作快的已经在积极开展年度复盘和规划了。



2022年对于环保行业是艰难的一年,疫情的第三个年头是出乎意料的,对整个行业造成了无差别的打击,不管企业大小,是国企还是民企。



在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很有必要把手上的牌和牌桌上的局面盘点一下。



进入12月以来,青山研究院即展开了针对环保行业的2022年度大型选题的策划,主要是为了帮助青友回顾和把握过去这一年,接下来这个年度大型系列选题会陆续通过青山产业评论发布,请大家保持关注。



今年的年度大型选题会更多地聚焦市场和企业的深度剖析,上一篇文章主要对债务暴雷企业进行了复盘总结,本篇主要针对省级环保集团2022的业绩表现展开。



各省(含直辖市、自治区,为行文及阅读方便,下文统称省)组建“环保集团”是近5年环保行业的一个典型现象,各方对此有很多解读,对现象中的集团公司的定义也各不相同,本文所指省级环保集团是指在十九大前后,各省出于统领一方环保事业而打造的独一家的超级环保平台,且这一举措是各省未来一阶段(“十四五”)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中的重要一项。



统计下来,这样的环保集团目前共明确了19家,其中有17家已经成立,分别来自江苏、重庆、陕西、辽宁、内蒙古、四川、宁夏、广东、广西、江西、浙江、云南、山西、湖北、山东、黑龙江、青海17地,另有安徽省生态环境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即将成立,福建省生态环保集团组建在2021年释放出官方信号,本文主要针对已经成立的17家就2022年业绩状况展开。



关于本文数据统计的声明:业绩情况主要根据各家环保集团2022年度公开的中标信息统计,包括各家集团旗下子公司的中标数据,其中难免存在因为统计口径不同而产生的数据偏差,存在差异的数据以所涉及企业或者官方数据为准,本文所提供数据仅作为了解市场状况的参考。



01



资源天成,大单开道



在统计过程中,有一个最显眼的数据,即17家环保集团中有14家有大单,数额少则数千万、多则二十多亿,且最大中标基本上占了全年中标总额的一半以上。



单个标的数额最大的两个分别由广东省环保集团、山西低碳环保产业集团中得,金额分别为27.5亿、25.3亿,其中山西低碳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在今年5月份组建。



此外,江苏、云南、陕西、广西、四川、重庆、江西、内蒙古等各省的环保集团均有亿级大单收入囊中,这8省中除了陕西、江西,其余各省的环保集团均组建于近三年。



总体上,在这些环保集团身上能看到“出道即巅峰的贵气”和“开单吃三年的豪气”。当然,放眼如今的环保行业,也就国央企身上能看到这种“富贵气”了。



吃下大单是工程和运营类环保企业实现跨越的必经之路。攻克亿级项目是环保企业从EPC时代跨越至PPP时代的一道坎,过去数年行业近乎所有的重大变革均由此展开。



过去一段时间各路企业都想跨过这道坎,但结果非常明朗,在这个方向上大胆尝试的民企几乎全军覆没,硕果仅存的头部民企也基本上在大项目的竞争上失去了优势。



抛开国民企之间的优劣之辨,环保行业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环保市场大项目的较量中,国企的优势是天成的,由此就有了环保集团纷纷以大单开道的现象。



在大项目层面的市场中,国进民退是显而易见的现实,且由此产生的分化正在把国企和民企区隔在两个完全不同的生态位。



当然,环保集团作为各省在生态文明建设大潮下的重要举措,在集团组建后“扶上马送一程”的情况也是在其中的。



过去几年,环保集团的鼎鼎大名加上动辄上亿的大单,使得一众环保集团对行业产生了一种来势汹汹、所向披靡的印象,这或许也是行业对环保集团普遍的模糊认知,但这并非环保集团真实全面的情况。



应该说,现已经成立的17家环保集团优势固然显著,名声也昭彰于世,但困境同样存在,且各家的情况又互不相同。



02



同样的名头,不同的实质



环保集团虽然在国企属性和拿大单的先天优势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但也在诸多维度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比如,在本次统计的数据表现上,江苏、重庆、陕西、辽宁、内蒙古、四川等6省的环保集团中标数量明显高于其他省的环保集团,而剩余环保集团的中标数量仅为个位数,有3家环保集团没有中标数据。



此外,在中标的总额度、中标项目的类型等维度,各家环保集团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虽然17家企业都顶着环保集团的名头,但在业绩表现上完全不像是一类企业。



结合青山研究院此前对多家环保集团的深度调研,这种差异在深层次上主要来自各地环保集团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



1、环保集团并不都是环境综合服务商,业务构成不同



17家环保集团产生于同一产业背景下,但在业务结构上各有特征,一方面部分环保集团在业务上并不包含全部门类,并非行业认为的环境综合服务商,例如,只有江苏、重庆、陕西、辽宁、内蒙古、四川、宁夏等7省的环保集团的中标数据中有全门类的环保业务,其余环保集团业务主要集中在水处理或固废处理等方向。



另一方面,各家环保集团的业务侧重方向各不相同,有的侧重固废,如陕西、宁夏、浙江等省份的环保集团;有的侧重水处理,如江苏、广西、江西等省份的环保集团;另外有一部分则在咨询、环境监测方面业绩最多,如重庆、辽宁、内蒙古、四川等省份的环保集团。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xhw111.com/news/show-1726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扬州市正源市政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4153193号-1公网安备321003020110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