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本是一个国家的立根之本,也是一个国家的发展之基。因此,农业发展问题一直是头等大事,而与农民和农业有关的“三农”问题也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为能够聚焦三农,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生活环境,许多地方部门响应号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这样的政策扶持和帮助也取得了很多成效,不仅助力了农村的发展,而且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的地貌和形象。也让人们对农村有了更好的印象和新的看法,毕竟近几年农村面貌有了很大的进步,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其中给农村带来很大帮助的因素之一是环保政策。
环保无小事,数百年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让大自然千疮百孔,如今地球环境恶劣,造成的温度、气候、生态等一系列不正常变化也开始“反噬”。气候变暖、南极冰融,环保举措的落实刻不容缓。如今,不仅城市地区有环保思想,农村地区的人们也有很强的环保意识。
近年来,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家在农村开展了众多有效的环保管理,出台了多个环保政策,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面貌,得到了广大农民的响应和配合。但“一刀切”的环保政策实施方式明显缺乏科学性,尤其是在农村留下了4大“后遗症”,一些政策更是因为动摇了兴农之本而被叫停。
禁止焚烧秸秆,给土地后续种植带来麻烦
过去大家都选择焚烧秸秆的方式,省时省力,方便快捷。秸秆焚烧后会变成草木灰,而草木灰是一种天然的无机化肥,所含有的养分充足齐全,还可以为农民节省一笔购买化肥的费用。焚烧秸秆不仅可以大大增加土地的肥效,还可以消灭破坏庄稼的害虫,因此成为了大家的首选方式。
但焚烧秸秆会造成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也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因此在2019年,国家全面推行禁止焚烧秸秆的措施。虽然这有助于减少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但并没有提供更稳定的秸秆处理方式。
由于那些秸秆得不到焚烧且无法转化成草木灰,只能在地里腐烂,这样会导致秸秆发霉引起虫害,不利于农作物的收成。而且在失去这些天然肥料的供应后,庄稼也不会像以前那么饱满。总之,秸秆焚烧的禁令给土地和庄稼带来了一些难以言喻的伤害。
公共用地统一规划,农民生活成本无形增加
为使农村公共土地得到更有效地被利用,且提升其利用价值,部分农村地区进行了整体性的用地规划与整顿,极大地改变了农村的生活风貌,但也对农村公共土地形成了制约。过去,农民在村口设立路边摊销售农产品,形成了农村自培、自栽农作物的就近销售与购买。
农村公共用地统一规划后,农村道路上随意摆摊的行为受到约束,各地的农产品销售越来越少。许多农村人甚至需要到城市购买农产品,变相增加了生活成本。生活成本增加的同时,在固定的销售区域和时间进行销售时也会不得已而抬高物价,并不利于农村地区繁荣稳定的发展。
小工厂小作坊被关停,环境变好人却变少
农村地区虽然经济不算发达,但也有一些工厂愿意在这些低租金地区设厂,为农民提供谋生和工作的就业场所,也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但这些小工厂在节能减排等环保问题上存在漏洞,有的工厂不仅产生废气,还对厂区周围的河道水质与地下水水质产生破坏和污染,因此出于环保考量,有关部门采取了“一刀切”的措施,关闭了这些工厂和作坊。
这样做的结果是让农民远离对他们的健康有害的小工厂,也是一种对农民健康负责的行为,还有利于保护环境,从而减少废水的排放。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也是农村环保的一种表现,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弊端。
即工厂关闭后,当地居民没有办法谋生,降低了生活质量,不利于当地幸福指数的提高,最终造成的后果是当地人口被迫流失。长此以往,整个村子里劳动力大量外流,村子的发展就更加带动不起来,而且还会出现空心村的趋势。
禁止散户养殖,夺走农户额外收入
在农村地区,村民普遍有养殖鸡鸭猪羊的习惯,他们希望用自己的养殖换取一些收入,增加家庭收入。然而在农村环保问题提上日程后,对小型养殖户提出养殖禁止的环保措施,阻碍了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夺走了农户的额外收入,让农户的生活品质受到了很大影响。
要明白,农民本身没有那么多钱去搞大型养殖业,绝大多数人只在家中饲养少量的牲畜。当小型养殖业取消的情况下,已经明确规定,没有正规手续的养殖户不得将这些牲畜流入市场,这意味着养殖户饲养的牲畜无法进行商业交换,这让农民的出路难上加难。但是由于该禁令不符合农村的有序发展,因此在实施后不久就停止了。
结语
尽管农村环保政策的出发点是对的,但这种一刀切的管理方式有时并不能深入人心。仍需根据实际情况,并且以农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来进行政策的安排和落实,真正实现环保与经济的共同发展。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你认为“一刀切”政策该取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