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上午,首届中国·潮汕国际纺织服装博览会在汕头拉开帷幕,共吸引了248家展商、500个品牌、逾10万件行业展品参展。
记者了解到,此次展会除了为参展企业和品牌提供交流对接的平台,更是通过举办中国·汕头纺织服装产业创新发展论坛、汕头市产学研“面对面”纺织服装产业专场对接会等多场论坛,邀请数十位行业内的专家学者、企业大咖为汕头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聚智献策,在思想碰撞中谋划产业发展方向。
汕头市产学研“面对面”纺织服装产业专场对接会
数字化转型成为产业未来发展重点之一
数字化转型是纺织服装产业未来发展的重点之一,“元宇宙”技术更是被不少专家学者频频提起。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林云峰表示,企业要充分借助信息化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快速反应能力,创新商业模式和业态,积极利用电商、直播、社交、短视频等新零售模式,线上线下加速融合。同时,还要关注元宇宙技术的发展,为行业打开了虚拟设计、数字产品的新成长空间。
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首席数据官、中山大学副教授文丹枫带来《时尚元宇宙:纺织服装产业数字化的头号玩家》的分享。他直言:“元宇宙是目前品牌营销领域真正能够去下沉的市场,它也会引起互联网和工业发展的一次大变革。”文丹枫还向观众介绍了在元宇宙技术诞生的“虚拟数字人”。他说,“虚拟数字人”是销售的催化剂,可以作为品牌方和消费者之间的纽带,作为品牌专属、可恒久拥有的数字资产,会一直服务它的品牌。
随着数字消费的增长,虚拟技术的应用,元宇宙的盛行,更多个性年轻消费者在虚拟世界中进行自我表达。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金憓表示,所有的数字举措都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增强和消费者的情感纽带,“了解数字消费者,有助于领导者做出合适的决策和举措,从而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文丹枫带来《时尚元宇宙:纺织服装产业数字化的头号玩家》的分享
何为品牌?广东洪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梧文在圆桌对话中提出这一问题。他表示,所谓的“品牌”应该是消费者在购买时的优先选择,所以它的作用力一定在消费者这一层面,而不是在行业内。他说,品牌来源于产品力、品牌形象,还有跟消费者沟通的方式和渠道,“潮汕拥有很多生产制造的企业,对于产品力的打造很专注,未来还要更关注如何打造品牌,加强跟消费者的沟通。”
金憓关注到近年来越来越多“国牌”的兴起。“传统文化正通过各种渠道回归并渗透到生活中,包括汉服,文创,综艺,建筑,游戏,生活方式等。”金憓说,近年来,国风文化广受年轻消费者的追捧,在新一代青年眼中,国风不再是老气,传统的符号,更是一种国际的文化浪潮,一种新鲜的生活方式,甚至是自我的表达。
她表示,未来5年之内,文化红利依然处于上升期,但与之前不同的是,随着出圈国货品牌比例的增加,消费者会更看重品牌的文化内涵和产品设计,并非顶着“国牌”的标签营销就能赢得持续关注。汕头有很多像潮绣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怎么将其与时尚结合起来,将它们推广到全国乃至全世界,是接下来汕头纺织服装产业的一个重要课题。
深圳市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马浩然则指出,汕头纺织服装产业应当提升自身设计能力,“要加强整个行业的设计能力,成为行业设计时尚指数策源地,推动汕头成为全球标杆城市。”
“潮起东方”时装秀向人们展示了“潮派服饰”的魅力
内衣家居服更应关注低碳环保产品
绿色消费的价值理念在消费升级中加速形成,纺织服装产业的绿色发展也成为多场论坛和圆桌会上关注的重点。“内衣家居服是贴身穿着的,所以在原材料的使用上更应该关注低碳环保等对人体健康更有利的产品,才能得到全球消费者的青睐。”马浩然表示。
对于产业的绿色发展,林云峰指出,企业要积极适应消费市场的变化,加强绿色技术与产品的研发,提升绿色产品供给能力,推动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转型,为企业发展赢得未来。
“中国时尚产业正加速转型升级,以实际行动构建生产、生活、生态的发展美学,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实现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展望 "十四五"期间的产业发展,金憓表示,要围绕产品生命周期,形成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消费的可持续发展生态,重点形成服装产业绿色制造体系,突破一批废旧服装回收利用关键共性技术,提升服装纤维循环利用水平。
在论坛上,专家学者们更是带来了众多绿色新材料、新技术和新产品,为汕头纺织服装企业的绿色转型贡献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