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但也有不少企业表面响应环保理念,实际上却并未遵循如“节能减排”、“工业废料集中处理”等政策号召,偷排乱放,其行为严重危害了自然环境,甚至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健康。由此可见,保护环境势在必行。
企业之所以产生“偷排乱放”等不良行为,根本原因是受利益驱使。经济人假设表明,“人都是利己的”,企业管理者自然也不例外。众所周知,工业废料、废水的集中处理势必会为企业带来额外的成本,而这些在管理者看来不能带来直接收益的支出最终变为企业的沉没成本,既与企业短期获利无关就“能免则免”。再者,信息的不对称性给企业提供了“可乘之机”。管理者们表面上提倡环保理念、践行环保行为,背地里却“偷排乱放”,难以被监管。
然而,“小流”终会变成“江海”,再小的危害加以累计终会产生无法挽回的后果。若不在不良影响产生之初就加以重视,其后果往往难以预料。人的欲望无限,但自然资源有限。若一味不节制地开采资源,自然环境终有一天会被破坏殆尽,而这势必会导致人类无法预料的灾难。再者,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国民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偷排偷放”的企业终会受到法律的惩处,而其企业形象将随之坍塌。
要想遏制“环保乱象”,政府部门、环保企业、公民个人的努力缺一不可。政府部门应不断完善“环保政策”,设立“污染物处理标准”,并对企业“排污排料”等行为加以指导。由此,在惩处“偷排乱放”等违法行为时“有法可依”,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环保意识淡薄”等问题。再者,企业也应明确自身定位,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提高自身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大程度地降低对自然资源的不利影响。而对于公民个人来说,应积极践行环保理念,成为“绿色生活方式”的倡导者与拥护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