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淡化是人类几百年来一直追求的梦想。记者昨天从河海大学新能源研究开发院获悉,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张耀明、邹宁宇、张学友、张学友、张学友共同研制的太阳能取暖装置,该所高级工程师等专家可作为清洁无污染的能源在海水淡化装置中使用,使海水“化”为饮用水。
海水淡化设备
据介绍,我国海岸线总长32647公里,沿海和中西部地区地下咸水资源也十分丰富。海水淡化和微咸水淡化无疑是解决我国淡水短缺的重要战略途径。目前已开发的20多种海水淡化技术中,蒸馏法、电渗析法和反渗透法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不幸的是,这些技术很难推广,因为这些海水淡化设备都是用电、煤和其他能源来交换水的技术。
邹宁宇说,通过河海大学和南京玻璃纤维研究所科技人员的努力和攻关,该所研制出了高温集热器,为海水淡化产业提供了关键技术。据了解,利用太阳能淡化海水的过程与制造蒸馏水的过程类似,但不同的是它采用了能固定阳光的“定日镜”和能转换电能的“采集器”,使海水沸腾,蒸馏出淡水,可以直接饮用。邹宁玉强调,在这个海水淡化过程中,不消耗能源,但热量由太阳储存。脱盐过程中产生的盐排回大海,也可以加工成食用盐和工业盐。因此,该技术可以成为一种新型的生态环保技术。
目前,上海海水淡化的主要技术有热法和膜法,又称蒸馏法和反渗透法。
蒸馏是把海水变成蒸汽,然后冷却,得到高纯度的淡水。根据蒸发冷却方式的不同,蒸馏可分为多级闪蒸和多效蒸馏。其中,多级闪蒸是指突然降低热海水的压力,产生蒸汽得到淡水。目前,世界上大型多级闪蒸项目在沙特阿拉伯,日产45万吨;多效蒸馏项目在蒸汽冷却的同时连续蒸发获取淡水;代表性项目在西班牙,日产3.5万吨。
反渗透法是在一定压力(60kg/cm2)下将海水压入反渗透膜中。这种膜只允许海水中的水分子通过,但会截留大部分盐分子以获得淡水。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在建项目在以色列,日产量33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