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发言人刘友宾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冬奥期间对不同的排放源要采取差异化的减排措施,尽量减少对经济社会运行的影响,尤其是涉及民生、能源供应、居民取暖、疫情防控等运行,要予以充分保障。
北京2022冬奥会将于2月4日开幕。刘友宾表示,为了营造良好的办赛环境,北京、河北等省市以人大决定或立法等形式授权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在冬奥会筹备和举办期间依法依规采取必要行政手段对污染严重、排放量大、经济影响相对较小的企业和车辆采取临时性管控措施。当预测到有可能出现重污染天气过程的时候,各地将依据《大气污染防治法》有关规定,及时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根据预警等级在实施绩效分级的基础之上,对不同的排放源采取差异化的减排措施,以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
刘友宾指出,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北京冬奥会赛区及周边区域的治理工作,近年来通过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持续推进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调整,连续五年组织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攻坚行动。经过一系列的措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取得了明显改善。
据了解,2021年12月,网上传言一些北方地区的企业,被要求减产以保证冬奥会的空气质量。生态环境部已表示传言不属实,将依法依规采取合理的环保措施。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此前已明确回应称,关于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生态环境部届时将指导北京、河北等地依法依规采取合理的环保措施,并要求做到精准、科学,做好信息公开,尽可能减少对经济社会运行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目前来看,针对钢铁等重工业企业主要以冬季限产和错峰生产政策为主。2021年11月13日,国家工信部和生态环境部两部委已发布《关于开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21-2022年采暖季钢铁行业错峰生产的通知》,该文件所涉及的错峰生产地区包括河北、北京、天津、山西、山东五个省市。文件要求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15日,以削减采暖季增加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为目标,原则上各有关地区钢铁企业错峰生产比例不低于上一年同期粗钢产量的30%。
2021年8月9日,唐山已发布关于征求《唐山市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空气质量保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从保障时段看,将分为两个阶段:—是赛前攻坚期, 时间为自方案发布之日至2022年1月27日;二是赛时管控期, 时间为2022年1月28日-2月20日、2月27日-3月13日。赛事期间管控措施中,钢厂按照A、B、C企业划分,A级企业鼓励结合实际自主采取减排措施,B级停产30%以上(以高炉数量计),C级企业高炉停产50%,D级企业高炉冷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