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被命名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
2018年,被命名为“美丽山水城市”;
2019年,荣获“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试验示范基地”称号;
……
“十三五”以来,西双版纳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环保促进转型升级不断深入,环境整治力度持续加大,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建设美丽云南典范、构筑绿色发展新格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抓紧构建环境保护“大格局”
全州各级党委、政府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有关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压实各级各部门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大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美丽山水城市”“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试验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成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同时,通过中央、省级环保督察、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系列工作措施,不断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全州河流整治、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大气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生态环境综合执法、环保能力建设领域工作向前迈进,逐步构建了“管发展、管生产、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环境保护“大格局”,推动全州环境保护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
抓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着力打好蓝天保卫战
2016年至2020年12月15日,景洪市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分别为97%、95.3%、99.2%、92.6%、91.5%。积极实施大气污染分级管控,景洪、勐腊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全面完成“散乱污”企业整治和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淘汰,基本完成非道路移动机械低排放控制区划定。陆续建立36套空气质量微站,截至目前已建设完成29套;新建安装了黑烟车抓拍系统。
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Ⅲ类的比例和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Ⅲ类及以上的比例均为100%;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水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考核均为优秀。全面完成“千吨万人”及其它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
着力打好净土保卫战
全州无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无违规出让用地的现象,无企业列入云南省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完成了农用地、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污染状况调查和涉镉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工作。实施香蕉种植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推进勐海县产粮(油)大县土壤环境保护项目。22个尾矿库,有17个尾矿库完成治理,其余正有序推进。提前完成省下达的加油站地下加油罐防渗改造工作。全州2252个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21.05%。
切实提升环保督察与执法监管能力
完成中央、省级环保督察、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289个;2019年中央大气污染专项督察反馈8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省级大气污染防治专项反馈问题已完成9个。先后开展环境执法大练兵、重点行业环境保护等八个专项行动,全州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08起,收缴罚没款1907.25万元。共处理群众反映的环境污染信访投诉件2399件。严抓非法侵占林地种茶毁林等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违规专项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切实提升制度落实与执行能力
认真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建立日常监管动态信息库。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告知承诺制,对15个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告知承诺制。完成省下达的排污许可证核发目标任务。完成4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办理工作。命名了3个州级绿色学校、1个州级绿色社区。
切实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完成原州国土资源局、水利局、农业局等部门职责移交,组建州、县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和州澜沧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中心,设立州辐射环境监督站,有序推进机构改革,完善职能职责。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开展“十三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成效评估,印发“十四五”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工作方案,梳理和筛选了一批重大项目。多渠道、宽领域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加大培训力度,向社会发布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开放四类环境保护设施。(马芸)(配图为资料图)
来源:西双版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