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环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致敬·环保卫士|绿色卫士,满腔热忱守家园

   2022-01-04 三湘都市报532
导读

环保是一种理念,是一种行为,亦是一种对待生活和生命的态度。“95后”邵阳伢子曾材,用上万张照片记录全国各地最美天空;摄影师唐祥飞,数十年如一日地用镜头记录长沙空气质量的变化;65岁老人谭敦双,用23年坚守为

环保是一种理念,是一种行为,亦是一种对待生活和生命的态度。


“95后”邵阳伢子曾材,用上万张照片记录全国各地最美天空;摄影师唐祥飞,数十年如一日地用镜头记录长沙空气质量的变化;65岁老人谭敦双,用23年坚守为候鸟迁徙护航……


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向更多人讲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和婷婷 田甜 李成辉


致敬·环保卫士


从孤独另类的号召者,到众人尊敬的行动派,


没有感天动地,并非本职工作,


因为责任、因为喜爱,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与环境死磕,为生态代言,


步履铿锵,行稳致远!


他们是最美环保卫士!


【故事一】 47城上万张照片,“95后”用镜头记录最美天空


“环境的点滴变化,天空都偷偷记下来了。”



47次飞行、42736公里行程,一万多张祖国各地的天空美景,这仅仅是“95后”邵阳伢子曾材2021年上半年的成绩。


2020年在一次同学聚会中,曾材与多年未见的昔日同窗们一起翻看学生时期的老照片。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细心的曾材发现,高中时期一张张青春笑脸后,背景的天空有些灰蒙蒙的,“不像现在的天空,这么纯净,这么蓝。” 看着窗外美不胜收的一片湛蓝,他背起相机,开始用镜头记录祖国各地天空不同的美。


2021年1月初,他背上背包,开始了记录天空的旅途。“虽然都是同一片天空,身在不一样的地方,美也是不相同的。”曾材说,旅途中拍摄天空经常会有小惊喜。在他看来,云是天空的情绪表达,虽然变幻莫测,但每一种形态都是迷人耀眼的。就连看似最静态的夕阳,每分每秒的光影都在发生变化。短短半年时间,他的足迹遍布全国47个城市,拍摄了上万张天空照片。


“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生活环境的点滴改变,天空都偷偷记下来了。”在曾材的镜头里,不同的蓝天有不同的美,只是不再有老照片中那淡灰色的雾朦。曾材的天空照在朋友圈里传开了,网友们纷纷留言点赞,有人评论说,“每天生活在其中的城市,不知不觉变得这么美了”“如果不是镜头的捕捉,都没发现环境变化这么大”“这样的美丽,值得我们努力保护”……


“天空之旅对我来说很有意义。”曾材说,自己正在努力学习和钻研摄影技术,“我会继续我的旅途,去更多的地方记录下更多的美好。”曾材表示,正在筹备把所有的天空照片做成合集,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份震撼的美。


“最开始,纯粹是为了记录天空之美,一路上感慨良多。我拍的照片能引起更多人对环保的关注,是一份意外的惊喜。”2021年12月28日,曾材在接受记者回访时表示,现在正在海口。截至当天,他的天空之旅飞行里程已经达到68006公里。


【故事二】 天空“蒙纱”,他给雾霾拍专题


“筹备环保主题拍摄,发现问题通过镜头‘呐喊’。”



同样作为一名摄影师,唐祥飞数十年如一日地用镜头记录长沙。


2013年,他用一年时间拍摄了一组关于长沙“雾霾”的摄影系列专题作品《遇上你,是一场美丽的“雾会”》《城殇——长沙夜四月VS十月纪实》,在网上热传,激起全民谈“霾”的热潮。


随意翻阅其中的一张照片,压抑的色调、朦胧的火炬、蒙纱的天空……如果没有介绍,很难认出拍摄的对象是长沙火车站这样一个地标。


唐祥飞表示,2011年时很少有人意识到雾霾问题,就决定用摄影的方式唤起人们对雾霾的关注与重视。2013年他选取了工作和生活的两个地点,拍摄不同时间段的照片进行对比。让大家从视觉上直观地感受长沙的天气,从而呼吁大家关注长沙空气质量,关注环保与健康。


此后,他欣喜地看到,政府下决心治理雾霾,让人赏心悦目的“长沙蓝”,越来越频繁地刷爆朋友圈。


“时至今日,长沙蓝天白云已是常态,2013年拍摄雾霾专题想反映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并且符合自己的期待。虽然现在偶尔还有雾霾,但一年中也屈指可数。”唐祥飞告诉记者,他现在还是会经常拍照,但照片的色调多是充满阳光的。


2021年12月29日,记者再次回访唐祥飞。他表示,同住地球村,同在一片天空下,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同呼吸共命运,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善待地球,地球才会善待人类。


“我喜欢仰望天空,喜欢旭日东升的朝阳,喜欢蓝天白云的纯净,喜欢落日余晖的温暖,喜欢夜幕穹顶的星空。新的一年里,我会用实际行动继续关心人与自然,拍摄天空等环保专题,发现问题我会通过镜头‘呐喊’。”唐祥飞表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艺术家,在关乎地球村的问题上,他会通过摄影、绘画、书法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呼吁更多人一起参与到保护地球的队伍中来。


【故事三】 23年坚守,为候鸟迁徙护航


“我会一直干下去,希望更多人加入护鸟行列。”



今年65岁的谭敦双,是常德澧县梦溪镇彭家厂村人,志愿保护鸟类23载,被当地人称为“鸟叔”。


和谭敦双聊天, 三句不离“本行”,“山林里的鹭有三种颜色,白色的是白鹭,灰色的是苍鹭,麻的是夜鹭。”顿了顿,谭敦双压低,“盗猎者最喜欢苍鹭和夜鹭。”


2015年的端午节晚上,山上突然传来刺耳的声音,把谭敦双从梦中惊醒。他立即将熟睡中的儿子叫醒,两人打着手电筒、拿着木棒冲了出去。“当时一伙盗猎者已经打了差不多两个蛇皮袋的鸟,我们立即向澧县森林公安派出所报告。在追赶过程中,盗猎者发了狠,朝我们开了枪,我们惊险躲过,后来一直追到湖北和湖南的交界处,才将他们捕猎的候鸟没收。”回忆往事,谭敦双心有余悸,但这些危险和困难从未动摇过他护鸟救鸟的信念。


“爱鸟护鸟,不仅要不怕吃苦,还要不怕死。”谭敦双有一个朴素的底线,“我不怕偷猎团伙的威胁,因为我就是被打死或者摔死,至少也是一名英雄。”英雄情结,让他无畏,也让他勇往直前。


“你喜欢巡山就去巡吧,家里的事,我多干点。”谭敦双老伴从最初的不理解、不支持,到渐渐参与并主动解决后顾之忧,谭敦双巡山护鸟更勤了。


为了护鸟,如今,谭敦双一个人居住在乡下的旧房子里,每天从林中转悠回来,便在家里练练书法。“儿子和女儿都孝顺,我也有社保,不为生计发愁,搞这个事完全是自愿的,虽然没有一分钱报酬,但我会一直干下去,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爱鸟护鸟的行列。”2021年12月29日,接受记者回访的谭敦双坚定地说。让谭敦双开心的是,附近村民在他的影响下,也纷纷加入到保护野生鸟类和动物的行动中来。


谭敦双一直有个心愿:“我从来没去过北京,2022年一定要去一趟,到人民大会堂、环保部去看一看。”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xhw111.com/news/show-1497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扬州市正源市政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41531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