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环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催化燃烧环保设备的工作原理

   2021-11-22 环保设备网999
导读

如今,许多公司需要安装一套废气处理设备。近年来,很多厂家都安装了环保设备,而且安装的环保设备也不尽相同。有光催化装置、活性炭吸附装置、喷雾净化塔、水幕柜、过滤除尘器或催化燃烧装置,适用于不同工况,废气

如今,许多公司需要安装一套废气处理设备。近年来,很多厂家都安装了环保设备,而且安装的环保设备也不尽相同。有光催化装置、活性炭吸附装置、喷雾净化塔、水幕柜、过滤除尘器或催化燃烧装置,适用于不同工况,废气浓度较低催化燃烧装置一般用于吸收光催化设备或活性炭,以及低温等离子设备。



催化燃烧环保设备。当你听到燃烧声时,估计这台设备会有明火,废气会被燃烧后排出。事实上,催化燃烧设备中没有明火。


不管哪种废气要处理,首先要把废气收集起来。将废气收集到管道中。管道与催化燃烧装置连接后,废气在末端离心风机的作用下进入装置。设备内设有换热器,通过换热器的作用对废气进行加热,加热后的废气通过催化剂层燃烧,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混合气体中的碳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别吸附在催化剂表面,通过催化剂床层活化。由于表面吸附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碳氢化合物和氧分子在较低的温度下迅速氧化,转化为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煤气。


废气燃烧温度一般在260-300℃之间。燃烧后,废气再次进入热交换器。经换热器冷却后,净化后的废气经离心风机和15米烟囱排入大气。


催化燃烧设备的优势:


1、操作方便:设备工作时实现自动控制;


2、低能耗:设备启动约20分钟,加热至启动燃烧温度。当有机废气浓度较高时,能耗仅为风机功率;


3、安全可靠:设备设有防火系统、防爆泄压系统、超温报警系统和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


4、低阻、高净化效率:采用先进的贵金属钯、铂浸渍蜂窝陶瓷载体催化剂,比表面积大;


5、废热可回用:废热可返回干燥通道,减少原干燥通道的功耗;也可作为其它方面的热源;


6、占地面积小:同行业中同类产品仅占80%,对设备基础无特殊要求;


7、使用寿命长:催化剂一般4年更换一次,载体可再生。


催化燃烧设备采用典型的气固催化反应,其本质是活性氧的深度氧化。在催化净化过程中,催化剂的作用是降低活化能,同时催化剂的表面具有吸附作用,使反应物分子在表面富集,提高反应速度,加快反应过程;有机废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在低温着火条件下进行无焰燃烧,并将其氧化分解为CO2和H2O,同时释放大量热能,实现废气中有害物质的去除。


催化燃烧设备的应用范围:


1、可用于净化有机溶剂(苯、醇、酮、醛、酯、酚、醚、烷烃等混合有机废气);


2、适用于电线、电缆、漆包线、机械、电机、化工、仪表、汽车、自行车、摩托车、发动机、胶带、塑料、家用电器等行业的有机废气净化;


3、可用于各种干燥通道、铁罐印刷和表面喷涂。油墨、机电绝缘处理、皮鞋粘胶烘干线、净化各工序产生的有机废气。


催化燃烧环保装置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吸附气法、解析气法和催化燃烧法。


1、吸附气法利用活性炭的物理特性吸附VOC有机废气,蜂窝活性炭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有机废气被吸附到活性炭的微孔中,使气体得到净化,净化后的气体通过风机排出;


2、在解吸气体过程中,当活性炭的微孔吸附饱和后,就不能再被吸附。此时利用催化床产生的高温热风解吸活性炭,活性炭微孔中的有机物遇高温后自动与活性炭分离,使活性炭再生;


3、解吸后的有机物被浓缩(浓度比原来高几十倍),送入催化燃烧室进行催化燃烧。在250~300℃的催化剂上进行催化氧化,使其转化为无害的CO2和H2O并排放。当有机废气浓度达到2000ppm以上时,有机废气可在催化床内保持自燃,不需额外加热,燃烧后的尾气部分直接排入大气,大部分的热空气被回收到吸附床上进行活性炭的解析和再生。再生后的活性炭可用于下一次吸附。该设备可在两个气路下连续工作。当工作量较大时,设置两个吸附床交替使用。建立了催化燃烧室。首先,有机废气被其中一个活性炭吸附床吸附。当活性炭接近饱和时,吸附床两端关闭的阀门同时关闭,即停止吸附工作,另一吸附床自动开启,开始接管吸附工作。这样,两个吸附床的切换操作可以实现大工作量的连续工作。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xhw111.com/news/show-1474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扬州市正源市政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41531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