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突然成了媒体批评的“靶子”,登上了多家媒体的版面。
先是8月4日,新华社旗下的《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环评报告弄虚作假,“漂白”污染项目挣昧心钱——一些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成为不法企业“排污保镖”》的报道,并指出,一些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已成为不法企业的“排污保镖”。
8月4日《新华每日电讯》第12版次条▼
在这篇2000多字的调查报道中,记者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的多起案例为例,指出了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的乱象。
比如,河北一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环评抄袭,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就编制出22份环评报告书、509份环评报告表,项目地址却分布在黑龙江、辽宁、新疆、河南、湖南、河北、云南、内蒙古、四川等多个省区市。
一些环保运维公司帮助排污企业掩盖偷排行为,例如,浙江某纺织印染企业委托某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干扰在线自动监测设施,在外排泵出口管道处设有一处旁路,导致COD检测浓度与实际相差很大。
还有一些地方环保设施验收造假,浙江一家食品加工企业委托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进行环保设施自主验收时,用低浓度的生活污水代替企业的外排废水,出具虚假的验收报告。
最终,文章得出结论称:
引入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是我国提升环境治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但在部分地区,一些本应成为“环保卫士”的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却凭借其专业背景让排污更隐蔽,成为不法企业的“排污保镖”。
新华社率先报道后,多家媒体纷纷跟进,都把矛头对准了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
8月5日,光明网-时评频道发表文章《环保卫士成“排污保镖”,治理还当零容忍》,并表示,不光是环评行业,整个第三方环保服务行业,造假问题都比较突出。
8月5日光明网-时评频道文章▼
同一天,来自成都的红星新闻也发表了《成为不法企业的“排污保镖”,谁来监督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文章以“COD去除剂”为例子,并指出,由于专业机构更有专业知识和专业背景,它们“指导”下的部分非法企业在排污时更具隐蔽性,专业壁垒让外人更难以察觉。
8月5日红星新闻的文章▼
也是在这一天,来自昆明的《春城晚报》发表《莫让环保防线被“排污保镖”从内部攻破》,并指出,必须严格规范第三方环保服务市场,避免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窝里反”,避免环保防线从内部被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