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庄严宣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首次诠释了伟大建党精神,系统提出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要求,并向全党发出了伟大号召,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站在新百年的历史起点,陕西生态环境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一山一水一平原”,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十四五”陕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
紧扣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这个根本目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西考察时提出了“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的要求。陕西生态环境系统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保持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拼劲,保持钉钉子、久久为功的韧劲,保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狠劲,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不断增强三秦百姓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突出抓好秦岭生态保护,严格落实《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生态保护修复,在把牢入口、消除隐患、强化监管上下功夫,举一反三推进白河县硫铁矿污染专项整治,坚决当好秦岭生态卫士。以关中地区为重点,深化汾渭平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强化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扎实推进夏季臭氧和秋冬季治污降霾攻坚战,持续提升环境空气质量。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扎实有序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深化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保护,持续推进水污染防治。强化重点区域土壤污染风险防控,推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提升危险废物安全处置能力。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抓好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全力做好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环境质量保障工作,确保举办一届精彩圆满的体育盛会。
抓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个历史机遇,积极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作为生态环境部门,我们要坚持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积极配合编制全省碳达峰行动方案,加快推动陕西省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落实全国碳市场省级职责,推动相关行业企业积极履约,进一步深化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积极争取气候投融资国家试点。加快推进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工程、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和零碳示范区建设。加快推动“三线一单”在各市(区)落地实施。坚持严的基调,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持续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严格落实环评审批和监督执法“两个正面清单”,积极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用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执法这个关键招数,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采取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和制度安排。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题导向,真正发挥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利剑”作用,推动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加强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情况的调度督办,巩固督察整改成效,配合做好中央对陕西省的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推动落实《陕西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实施办法》,扎实开展好第二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和专项督察。聚焦重点区域、重点流域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强化重点案件查办,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进一步提高执法震慑力。扎实开展“以案促建,提升环境应急能力”专项活动,加快推进上下游风险联防联控机制落地实施,持续加强陕南尾矿库、陕北石油管道、危化品运输等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强化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认真做好涉环保项目“邻避”问题防范与化解,科学妥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确保生态环境安全。
夯实环境治理体系这个重要基础,加快推动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在于制度建设,关键在于制度落实。我们要推动落实《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持续推进环境监测、执法、信息化“三大体系”建设,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要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进一步深入开展生态环境系统抓点示范工作,努力培育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示范典型。严格落实《陕西省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进一步夯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精心编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为“十四五”生态环保事业实现大发展、大跨越,设计好路线图,落实好施工图。持续完善法规制度体系,制定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清单,完善环境信用体系和环境治理信息公开机制,健全企业环境治理责任制度。开展环境治理全民行动,落实有奖举报办法,扎实做好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保护生态环境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