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IC厌氧反应器原理
IC反应器中的颗粒污泥
1) 颗粒污泥的性质与形成
能在反应器内形成沉降性能良好、活性高的颗粒污泥是IC反应器的重要特征,颗粒污泥的形成与成熟,也是保证IC反应器高效稳定运行的前提。
① 颗粒污泥的外观:
颗粒污泥的外观实际上是多种多样,有呈卵形、球形、丝形等;其平均直径为1 mm,一般为0.1~2 mm,zui大可达3~5 mm;反应区底部的颗粒污泥核心多为黑色,生物膜的表层则呈黑色、淡黑色、灰白色等;反应区上部的颗粒污泥的挥发性相对较高;颗粒污泥质软,有一定的韧性和粘性。
② 颗粒污泥的组成
在颗粒污泥中主要包括:各类微生物、无机矿物以及有机的胞外多聚物等,其VSS/SS一般为70~90%;颗粒污泥的主体是各类为微生物,包括水解发酵菌、产氢、产乙酸菌和产甲烷菌,产甲烷菌包括索氏甲烷丝菌、马氏和巴氏甲烷八叠球菌等;一般颗粒污泥中C、H、N的比例为C约为40~50%、H约为7%、N约为10%;灰分含量因接种污泥的来源、处理水质等的不同而有较大差距,一般灰分含量可达8.8~55%;灰分含量与颗粒的密度有很好的相关性。
胞外多聚物是另一重要组成,在颗粒污泥的表面和内部,一般可见透明发亮的粘液状物质,主要是聚多糖、蛋白质和糖醛酸等;含量差异很大,以胞外聚多糖为例,少的占颗粒干重的1~2%,多的占20~30%;胞外多聚物对于颗粒污泥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其存在有利于保持颗粒污泥的稳定性。
3) 颗粒污泥的生物活性
颗粒污泥中的细菌是成层分布的,即外层中占优势的细菌是水解发酵菌,而内层则是产甲烷菌;颗粒污泥实际上是一种生物与环境条件相互依存和优化的生态系统,各种细菌形成了一条很完整的食物链,有利于种间氢和种间乙酸的传递,因此其活性很高。
4) 颗粒污泥的培养条件
在IC反应器中培养出高浓度高活性的颗粒污泥,一般需要1~3个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启动期、颗粒污泥形成期、颗粒污泥成熟期。
影响颗粒污泥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① 接种污泥的选择;② 维持稳定的环境条件,如温度、pH值等;③ 初始污泥负荷;④ 保持反应器中低的VFA浓度;⑤ 表面水力负荷应大于2 m3/m2.h,以保持较大的水力分级作用,冲走轻质的絮体污泥;⑥ 进水COD浓度;⑦ 进水中可适当提供无机微粒,补充钙和铁,同时应补充微量元素(如Ni、Co、Mo)
技术优点
(一)可处理高浓度废水,特别是对一些较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有很好的去除效果,而好氧对此效果不明显;
(二) 不需要供氧,大大降低运行费用,能耗仅为好氧处理工艺的10-15%,且厌氧过程产生可再生能源——沼气;
(三) 污泥产生量比好氧过程少5~20倍,UASB内污泥浓度高,平均污泥浓度为20-40gVSS/1;不会产生污泥膨胀,剩余污泥量少,污泥易处理;
(四) 有机负荷率高,水力停留时间短,采用中温发酵时,容积负荷一般为 10-20kgCOD/m3.d左右;反应器容积和系统占地小,投资少。工程实践证明,当污水COD浓度大于4000mg/L时,厌氧处理就比好氧处理更加经济。
(五) 无混合搅拌设备,靠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沼气的上升运动,使污泥床上部的污泥处于悬浮状态,对下部的污泥层也有一定程度的搅动;污泥床不填载体,节省造价及避免因填料发生堵赛问题;
(六) 操作简单、运行方便、易于维护管理。
吕梁IC厌氧反应器原理
运行管理
1.厌氧生物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应该注意的问题
(1) 当被处理污水浓度较高(CODCr值大于5000mg/L)时,必须采取回流的运行方式,回流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有效的回流,不仅可以降低进水浓度,还可以增大进水量,保证处理设施内的水流分布均匀,避免出现短流现象。回流还可以防止进水浓度和厌氧反应器内pH值的剧烈波动,使厌氧反应平稳进行,也就是说可以减少厌氧反应对碱度的需求量,降低运行费用。厌氧反应是产能过程,出水温度高于进水.因此冬季气温低时,反应器内的温度恒定,尽可能使厌氧微生在其适宜温度下活动。
(2)-般的工业废水温度难以达到35℃,需要加热(尤其在冬季)。因此,为节约加温所需能量,一方面要注意保温(包括采取加大回流量等措施),尽可能防止反应器热量散失,另一方而要充分发挥反应器内污泥浓度较大的特点,尽可能提高反应器内污泥浓度,减弱温度对厌氧反应的影响。
(3)沼气要及时有效地排出。厌氧消化过程必定伴随着沼气的产生,沼气对污泥可以起到搅拌和作用,促进污水与污泥的混合接触,这是其有利的一面。同时,沼气的存在也会起到类似浮渣的作用,沼气向上溢出时将部分污泥带到液面.导致浮渣的产生和出水中悬浮物含量增加及水质变差。因此,要设置气体挡板和集气罩,将沼气从厌氧消化装置内引出,在出水堰附近留有足够的沉淀区,以保证出水水质。(4)污泥负荷要适当。为保持厌氧消化过程三个阶段的平衡,使挥发性脂肪酸等中间产物的生成与消耗平衡,防止酸积累导致pH值下降,进水有机负荷不宜过高,一般不0.5kgCODcr/(kgMLSS·d)。可以通过提高反应器内污泥浓度,在保持相对较低的污泥负荷条件下,获得较高的容积负荷。一般来说,厌氧消化装置的容积负荷都在5kg CODcr/(m3·d)以上,甚至高达50kg CODcr/( m3·d)。
(5)当被处理污水悬浮物浓度较大(一般指1000mg/L以上)时,就应当对污水进行沉淀、过滤、或浮选等适当的预处理,以降低进水的悬浮物含量,防止填料层堵塞。一般AF的进水悬浮物不超过200mg/L,但如果悬浮物可以生物降解而且均匀分散在污水中,则悬浮物对AF几乎不产生不利影响。
IC厌氧反应器 废水厌氧生物技术由于其巨大的处理能力和潜在的应用前景,一直是水处理技术研究的热点。从传统的厌氧接触工艺发展到现今广泛流行的UASB工艺,废水厌氧处理技术已日趋成熟。随着生产发展与资源、能耗、占地等因素间矛盾的进一步突出,现有的厌氧工艺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如何处理生产发展带来的大量高浓度有机废水,使得研发技术经济更优化的厌氧工艺非常必要。内循环厌氧处理
技术(以下简称IC厌氧技术)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高效处理技术,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土豆加工、啤酒、食品和柠檬酸等废水处理中。实践证明,该技术去除有机物的能力远远超过普通厌氧处理技术(如UASB),而且IC反应器容积小、投资少、占地省、运行稳定,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高效厌氧处理技术。
应器结构
反应器工作时,污水经过均匀布水 进人反应器底部,污水自下而上地通过厌氧污 泥床反应器。在反应器的底部有一个高浓度 (可达100〜150 g/L>、高活性的污泥层,大部 分的有机物在这里被转化为CH.,和C()2 ; III 于气态产物(消化气)的搅动和气泡黏附污泥,在污泥层之上形成一个污泥悬浮层;反应器的 上部设有三相分离器,完成气、液、固三相的分 离;被分离的消化气从上部导出,被分离的污 泥则自动滑落到姑浮污泥层,出水则从澄淸区流出。由于在反应器内可以培养出大tt厌氧 颗粒污泥,使反应器的负荷很大,对一般的高浓度有机污水,当水温在30 °C左右时,负荷可 达 10〜30 kgC()D/(m3 · d)。
山东明基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地处白浪河畔美丽的世界风筝都--潍坊,是一个致力于环境保护和健康饮水行业的新兴企业。公司成立以来,明基人本着"以人为本,健康饮水,爱护环境,美丽家园"的企业宗旨。以"社会需求为营销方向",坚持"做好客户长久和创"的营销服 务理念,真诚、务实的为客户解决问题,用可靠的质量和周到的服务巩固、扩大市场,整个企业中充满着崇尚科技、改革创新的气氛。经过明基人近几年的持续努力,公司的生产设备、厂房等硬件设施和产品工艺技术、产品资质等软件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