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R膜“组合”工艺 实现农药废水深度处理

 
楼主   帖子创建时间:  2021-10-11 15:32 回复:0 关注量:47

  

 我国是农药生产大国,也是农药使用大国。农药生产废水经过常规生化处理后,出水COD、氨氮、SO2-4、Cl-、含盐率等指标仍然偏高,未达到废水再生利用的标准。近来,我国明确促进重污染企业的再生水利用,并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污染生产项目,农药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成为行业普遍面临的难题。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208. 3万吨。而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农药工业每年排放的废水约为15亿吨,但其中已进行处理的占总量的7%,处理达标的量占比更少,仅占已处理的百分之几。而农药废水作为一种难处理的高浓度有毒有机废水,其突出特点在于废水成分复杂,水质水量不稳定,且所含有机物浓度较高。倘若处理不当,即使只有微量的此类物质( pg/L tong/L) 混入到生活饮用水源当中,长期饮用此类水源可能会使居民处于相应的健康风险当中比如癌症、遗传畸形、神经发育障碍和免疫系统受损。(数据来源:北极星)


  近年来兴起的农药废水深度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催化氧化法、微电解法、电渗析法、生物法、膜分离技术、吸附法、超声波技术、离子交换树脂法等。其中,膜分离技术具有净化效率高、成本低、占地面积少、环境友好等优点,尤其在农药废水处理方面取得十分明显的效果。


  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超滤”组合工艺对农药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其中,MBR技术将膜技术与生化技术相结合,以膜组件取代传统生物处理技术的二沉池,使得生物反应器中保持高活性污泥浓度,提高生物处理有机负荷,从而减少废水处理设施占地面积,并通过保持低污泥负荷减少剩余污泥量。MBR因其有效的截留作用,可保留世代周期较长的微生物,可实现对废水的深度净化,同时硝化菌在系统内能充分繁殖,其硝化效果明显,为深度除磷脱氮提供可能。


  与传统的生化水处理技术相比,德兰梅尔MBR膜技术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高效地进行固液分离,其分离效果远好于传统的沉淀池,出水水质良好,出水悬浮物和浊度接近于零,可直接回用、实现了废水资源化。


  2、膜的高效截留作用、使微生物完全截留在生物反应器内、实现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污泥龄(SRT)的完全分离、运行控制灵活稳定。


  3、由于MBR将传统废水处理的曝气池与二沉池合二为一、并取代了三级处理的全部工艺设施,因此可大幅减少占地面积,节省土建投资。


  4、利于硝化细菌的截留和繁殖、系统硝化效率高。通过运行方式的改变亦可有脱氨和除磷功能。


  5、由于泥龄可以非常长、从而大大提高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效率。


  6、反应器在高容积负荷、低污泥负荷、长泥龄下运行、剩余污泥产量极低、由于泥龄可无限长、理论上可实现零污泥排放。


  7、系统实现PLC控制、操作管理方便。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使用水平也随着提升,推动了我国农药行业的发展。农药废水因其浓度高,毒性大,污染物成分复杂等原因成为现代工业废水治理的难题之一,利用有效、经济的工艺处理农药废水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