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和商用车是“功臣”,下一个增长点在海外市场?
日前,海关总署公布的部分重点商品的出口情况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及汽车底盘出口量比去年同期增长超一倍。
实际上,随着全球汽车市场复苏,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持续回暖。数据显示,今年2~5月,我国零部件出口金额同比增速分别为135.7%、12.0%、39.2%和65.0%。
东方证券研究员姜雪晴认为,由于前期验证周期长且认证环节复杂,零部件企业进入整车配套后具备较强的稳定性和黏性,两者的配套关系不会轻易发生变化。全球范围内的疫情使海外汽车零部件公司受到了严重冲击,国内出口零部件企业有望凭借稳定的生产能力和成本优势填补国际市场空缺,提升市场份额。
东莞证券研报认为,2020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营收规模达3.63万亿元,汽车零整比例约为1:1,按照欧美成熟汽车市场经验,未来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产值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新能源与商用车板块带动零部件营收增长
中国零部件企业眼下发展势头正盛。
在日前公布的2021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榜单中,共有潍柴集团、华域汽车、均胜电子、宁德时代、东风零部件集团等12家中国企业入围,且有8家企业较去年排位有提升。
不仅如此,2020年,由于全球汽车销量下滑,全球零部件百强企业营收整体下降超10%,但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整体营收却逆势增长,占比提升至11%。
具体来看,新能源及商用车零部件供应商拉动了行业整体营收的增长。相较2019年,汽车零部件市场整体以4%的增速增长,整体增长规模约550亿元,其中商用车增长约600亿元,新能源约30亿元,缓解了乘用车销量减少对汽车行业的冲击。
罗兰贝格报告认为,疫情导致部分零部件企业工厂相继停产,市场供给减少导致零部件价格上涨,也拉动了零部件企业净利润的上涨。
德国睿蓓适咨询公司合伙人Jan Dannenberg表示,受去年疫情影响,世界汽车供应商100强的总体销量明显回缩,盈利率下降超过50%。在全球汽车供应商100强中,只有8家实现效率增长,大部分增长的企业来自中国。十年前,只有一家企业能进入全球百强,十年后,每十家企业就有一家来自中国,即全球百强中有10%的企业来自中国,预计未来这个占比还将继续增长。
“2020年外部环境为汽车零部件行业带来变化。中国汽车销量稳固、商用车不降反增、新能源智能汽车发展且高端品牌逆势上涨,推动零部件行业产生四大变化趋势,分别是中国企业收入占比增加、研发投入占比加大、主营商用车企业收入增加、产品结构调整。”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兼大中华区副总裁方寅亮表示。
海外市场或成重要增长极
虽然前景光明,但汽车零部件行业目前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认为,汽车行业芯片短缺情况预计于2021年四季度得到显著缓解。但原材料的上涨直接导致了相关零部件价格的上涨,这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成本压力,极大地增加了企业利润目标达成的风险。
与此同时,随着电动化、智能化浪潮的席卷,“软件定义汽车”时代已经到来,加之“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汽车行业共识,汽车零部件企业也面临着转变自身价值链定位的重要课题。
“智能化和电动化带来汽车产业链里技术向上游移动,系统和零部件的集成化程度不断提升,模块化和平台化的趋势凸显,这就要求供应链有更强的研发和技术整合能力。”均胜电子副总裁郭继舜表示。
在博世中国副总裁朱光伟看来,以往零部件交付之后就是售后部分,今后零部件交付以后,则是新的增值过程的开始或者是新的业务模式的开始。
罗兰贝格研究报告认为,实现垂直行业场景技术深耕;围绕“软件定义汽车”趋势,加强业务软件能力建设;与OEM深入绑定开发;协同国内主机厂共同拓展海外市场将成为汽车零部件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值得关注的是,为应对行业变革,不少零部件企业已经在积极行动。如,宁德时代与博世达成了电芯领域的长期合作,以确保其48伏混动产品的电芯性能;大陆集团与地平线达成合作,提供本地化ADAS产品;博世成立了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强化跨域软件开发能力;华域旗下延锋与上汽通用五菱在印尼共建产业园区,以期更好地服务主机厂的海外业务,同时拓展其海外销售渠道和品牌客户。
“随着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也随之提升,市场集中度提高带来规模效应,未来进口替代和海外市场开拓均将为其带来巨大市场空间。”东莞证券研报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