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能源换电产业深度研究报告(附下载)
一、换电模式:解决新能源车核心痛点
1.1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高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新能车通过电力驱动,能源清洁,无噪声污染,智能化程度高,在国家补贴政策大力 支持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新能车续航能力逐渐增强,补能价格及时间成本逐渐降低。
补能方式:新能源汽车核心痛点
配套设施在新基建的推动下不断完善,但充电模式依然存在痛点,如车桩比较低,快充使电池使用寿命短,更换电池费用高等问题影响了 个人车主对新能车的选购意愿。
新型补能:换电模式更好地满足较多场景
换电模式更为高效,换电模式是通过机械方式,快速将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更换以实现补能的方式,过程不超过5分钟。新能车换电应用场景丰富,在私人端、运营车端、商用车端均有良好的应用,能够充分解决运营车和商用车日均行驶里程多,补能效率需 求高的问题,弥补充电桩的不足。
1.2 商业模式逐渐成熟
早期商业模式下,新能源汽车普及度低,换电产业链协同能力差、各方均无法受益;现阶段商业模式迈入成熟期,资 本注入促进产业链整合,包括运营车、商用车以及私家车在内的应用场景趋于多样化。
To B: 城市运营已有落地,场景好
运营车辆换电车型增量可期。全国出租车存量约为140万台,截止2021年4月交通运输部共发放网约车车辆运输证约128万本;运营车辆 对补能时间和补能成本敏感,换电可大幅提高车辆运营效率,换电模式渗透空间大,未来增量可期。
换电模式多方受益。换电站提供换电服务并收取服务费,用户可按行驶里程或电池带电量购买换电服务套餐,费用最低可达到每度电1.6 元或每公里0.3元;换电时间最快已缩短至90秒;“电池租赁”模式可降低约1/3购车成本;换电站具有储能功能,同时可有效延长电池寿 命、实现电池梯次利用。
To C:共享充电宝单位投资轻,发展成熟
手机共享充电宝与新能源车换电的商业模式相似,区别在于换电站资产更重。手机充电经历了从慢充到快充的过程,共享充电宝在商业模 式上与新能源汽车“车电分离、电池租赁”模式上具有相似性:电池归属权都不属于终端用户,区别是换电站资产较重、叠加终端需求有 限,换电站运营效率相对较低。
1.3 政策不断利好
国家重视电动汽车换电模式:国家政策在多方面支持换电。对新能源汽车电池标准、车辆换电安全要求做出规定,推动换电走向标准化,引导行业规范;保持对换电 汽车的补贴力度,推动消费增长;并推动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与换电商业模式的发展。
电动乘用车共享换电站建设规范:换电站建设标准再度更新。为引导行业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于2021年8月14日发布《电动乘用车共享换电站建设规范》(征求意见 稿),文件内容包括标准顶层设计,共享换电站的主框架和技术路线等,针对底盘式换电推荐换电电池包典型包容以提高共享换电经济性。
1.4 产业链进入资本投入密集期
资本涌入换电领域。2020年,华为、软银等资本投资换电模式,宁德时代联合成立电池管理公司,亲自入场换电行业。
各主机厂已开展换电布局。北汽已推出一系列成熟的换电车型,上汽、广汽、一汽、吉利等主机厂积极研发换电车型,部分已实现量产。上汽、东风、吉利加码换电站建设,其中吉利注册子公司易易换电,签约1000家换电站,凸显了主机厂对换电模式的信心。
更多车企推出“车电分离”车型,更多支持换电的新能源汽车 走向市场。换电技术层面,换电方法标准化,换电时间缩短, 统一换电站可对多种车型和电池进行换电,自动化程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