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车格局悄然生变,新能源日程或提速

 
楼主   帖子创建时间:  2021-09-23 15:07 回复:0 关注量:63

  


 经历私人消费试点、示范应用工程到出台财政补贴优惠政策,我国新能源汽车逐步由公共领域向私人领域扩展,产销量连续6年位居全球第一。在乘用车的快速发展下,新能源商用车备受关注。


  近年来,我国商用车市场在乘用车发展遇阻的情况下仍保持增长势头,2020年,全国商用车产销量分别523.1万辆和513.3万辆,分别同比增长20.0%和18.7%。但变动依然存在。


  今年上半年,商用车市场从过去年一年“连增”的模式切换至“连降”模式。由于划分较细且披露有限,难以严格区分相关上市公司的车型分布和对业绩的影响,所以《今日财富》在大商用车的范畴内,对市占率前十并在A股上市的9家公司进行分析。


  市场份额占比悄然生变


  商用车,是指在设计和技术特征上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的汽车,其包含了所有的载货汽车和9座以上的客车,分为客车、货车、半挂牵引车、客车非完整车辆和货车非完整车辆。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今日财富》整理)


  根据第一商用车网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商用车中福田汽车品牌市场份额所占比最高,为13.11%;其次为东风公司和上汽通用五菱,占比分别13.08%、9.83%。一汽集团占比9.55%,中国重汽占比9.17%。



  (数据来源:第一商用车网,《今日财富》整理)


  而2021年8月,这份名单却发生了改变,福田汽车与东风汽车依然位列第一、第二,中国重汽跃至第三,上汽通用五菱跌至第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商用车市场结束了此前的“13连增”,5、6、7、8月连续出现下滑,遭遇“4连降”,商用车市场从“连增”切换至“连降”模式。


  与2020年8月销量相比,十家企业1增9降。实现增长的上汽大通今年8月同比增长18%;而下降的9家降幅均达两位数,其中5家降幅超过商用车市场整体的43%,下滑最严重的上汽通用五菱同比下降72%。福田、东风、重汽等9家企业遭遇了环比、同比的双降。


  长安汽车成净利唯一下降公司


  不过,目前月度市场的“四连降”并未影响中报数据。


  根据2021年半年报,《今日财富》研究发现,上市9家商用车企业,仅长安汽车一家净利润同比下降,其他均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营业收入方面,截至2021年6月末,上汽集团以3660.96亿元排名第一,同比增长29.03%;一汽解放营收786亿元第二,同比增长14.2%。长安汽车营收同比增速73.22%第一,长城汽车同比72.36%紧随其后。


  净利润增速方面,江淮汽车扭亏为盈,同比增长337.98%,增速最快;福田汽车实现6.02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254.01%排第二;长城汽车实现35.29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207.87%。


  需要注意的是,在商用车上市企业市场份额TOP10里,长安汽车成为了唯一一家净利润同比下降的公司,出现“增收不增利”,业内认为,这与上游成本压力,缺乏芯片以及长安汽车售价普遍较低相关。


  中报显示,长安汽车2020销售净利率7.94%,2021销售净利率3.78%,为9家企业中唯一同比下滑的公司。



  根据中报数据,与2020年同期对比,毛利率增幅最大是长安汽车,其次是江淮汽车、长城汽车、上汽集团;净利率涨幅最大的是江淮汽车,其次是长城汽车。


  股价方面,《今日财富》发现,截至9月16日,年初至今涨幅最大前三名分别是长城汽车、福田汽车和江淮汽车,依次涨幅62.54%、40.95%和27.39%,相关业绩同样亮眼。


  而在近期汽车板块的回调中,业绩难以令人满意的长安汽车,自财报发布日以来,跌幅近10%。而9月12日晚间,长安汽车副总裁余成龙先生因病不幸去世,对公司来说也是很大损失。


  市值方面,截至目前,长城汽车、上汽集团、长安汽车分列一、二、三名,动辄上千亿或数千亿市值;江铃汽车最小,约160亿元。


  新能源商用车或日程加快


  根据行业数据,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量总计2535万辆,其中商用车虽然只有513.3万辆,却占燃油总消耗量的51%,制造了大量碳排放量。据不完全统计,占汽车总量10.5%的商用车,污染物排放却占到了汽车排放总量的80%。


  业内认为,布局新能源对商用车同样重要。对此,一汽解放日前表示,新能源是其面向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一是符合国家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战略,另外也是为了达成“双碳”目标。而解放新能源车在现有商用车品系,包括轻中重型卡车以及客车都有布局,在纯电,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等领域都进行了全方位的布局。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明确表示,2025年,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10万辆左右,2035年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约100万辆。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低碳管理工作方案》表示,冬奥期间,交通将构成“氢能源+电车+高铁”的低碳交通格局,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在全部车辆中占比85.4%。而奥运赛事需要大量的商用车与专用车。


  据市场消息,《今日财富》留意到,9月13日,福田智蓝新能源与宁德时代子公司宁普时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纯电动、氢燃料两大技术路线共进,强强联合。一汽解放与博世动力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燃料电池发动机、氢发动机等方面深度合作。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