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势力不配叫新能源?
文|巨潮商业评论,作者 | 杨旭然,编辑 | 王方玉
2020年资本市场的高光是属于特斯拉和“新势力”们的,2021年却不是:
一年多的时间里,市场偏好发生了清晰的变化。新能源整车厂在资本市场上遇冷,连续数月销量同比暴增,却拉不起蔚来(NYSE:NIO)、小鹏、理想远在美国和香港市场里柔弱的股价。但稍微有点利空消息,砸起股价来却又力道十足;
小鹏(HK:09868)、理想在港股二次上市,融得巨资,也没有在股价上掀起太多波澜;
比亚迪成了主流电动车企里面涨幅最高的。但仔细观察,却发现比亚迪的股价上涨与旗下的刀片电池息息相关。最接近的公司宁德时代,在2021年风光无限,已经封了“宁王”。
整体上看,这一年多资本市场对于整车的关注度已经大不如前——虽然特斯拉、蔚来、小鹏们估值仍然不低,但相比此前动辄几倍、十几倍的涨幅,2021年的大跌、腰斩、反弹、震荡,已经劝退了大量的投资者。
资本对公司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特别是在投资者群体相对成熟的美国、香港市场,新能源整车厂被看衰的理由比较充分,概括看大概有三个方面:
2020年,特斯拉、蔚来、小鹏和理想(NASDAQ:LI)在美国市场风光无限,特斯拉市值超越几乎所有燃油车厂的总和,蔚来市值超越宝马,较短的时间里透支了后面的涨幅;
另外,由于整车厂的高估值,迅速引发了燃油车企业、其他新能源整车厂创业和融资的热潮,竞争变得更加激烈的情况下,几家原有头部车企的市场会被摊薄;
隐性的原因则是在供应链上。由于大宗商品如钢铁、铝、橡胶、玻璃的集体涨价、海运费价格飙升、新能源汽车爆发等等原因,新能源汽车原材料及各种零部件的价格随之上涨——最起码也是有了明确的涨价预期,整车厂的利润就有了被挤压的风险。
因为这些原因,整车厂在资本市场层面被看淡。但整体上看,业内玩家的销售规模都在迅速膨胀。根据最新的数据,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已经到了10%以上。
而这,也成了一个关键的临界点。
01 超预期渗透
新能源汽车的渗透之快,超过了很多投资者的预期。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整体的销售量在8月首次突破了30万,今年前八个月的销量累计近180万辆,渗透率接近11%。
由于统计口径的不同,有些机构给出的数据甚至更高。根据我的电池网的梳理,中国新能源汽车从2005到2015年,10年时间渗透率才过1%;从1%开始,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到2019年上半年涨到5%;2021年初至今,新能源汽车进入了史上最快的大爆发阶段,渗透率仅用时7个月就从5%飙升至15%。
这与我们在公路和市场上看到的情况接近。目前已经有大量的新能源汽车挂牌上路,绿色牌照越来越常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看,电动汽车已经被完全接受。
新能源汽车赛道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就取得了如此大的突破,已经带给了所有玩家和参与者以惊喜——除了在二级市场上买入“蔚小理”股票的投资者们。2020年充满想象的狂野炒作之后,新势力熄火至今。
业绩与股价的分歧,以及新势力因为各自弱点而让部分投资者退却,都非常值得玩味。
蔚来整个2021年都没有新车上市,这在2020年时就被认为是其最大的隐忧之一。另外,芯片的供应问题也是明牌,2021年4月,当蔚来汽车第10万辆下线的时候,掌门人李斌曾坦言芯片短缺将会是蔚来短期内遭遇到最大的挑战。
因为马来西亚的疫情影响,蔚来的芯片采购出现明显问题,但真正的挑战还不止是芯片。由于疫情持续,蔚来的部分零部件产能也受到影响,导致整车的生产持续不顺。
例如,蔚来汽车有高管曾向外界解释,由于8月南京疫情的影响,两款主要车型ES6、EC6的A/B柱内饰板的单一供应商(南条全兴)位于南京高风险区,受8月南京疫情影响,工厂停产了一段时间。即便是其他车辆零件全都齐备,差任何一个也是无法上市进行销售的。
市场需求火爆的同时,生产端却出现停产。这对于很多没有做过实业的人来说也许难以理解,但是就这样真实地发生着;另一个行业里,光伏行业的隆基股份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因为硅料的短缺导致了硅片厂停工甚至是裁员。
蔚来的遭遇在行业中非常具有代表性。但即便如此,新势力们的销量、收入仍在快速增长。财报显示,蔚来上半年的营收84.5亿元,同比增长127.2%,环比增长5.8%。
交付数量方面,截止到6月30日,蔚来2021年累计交付为41956台,已达到去年全年交付量的95.9%。
受到零部件、芯片供应影响最严重的蔚来尚且如此,小鹏、理想的收入增长和车辆交付情况甚至更好:
小鹏汽车2021上半年总收入67.1亿元,同比增长569.3%,今年1-8月累计交付车辆45,992台,同比增长334%;理想汽车同期收入总额为86.14亿元,同比增加207.8%,前8个月交付总量48176台,同比增长了22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