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时评】我国新能源汽车已实现换道超车
从公安部获悉,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06亿辆,其中汽车3.10亿辆,新能源汽车1001万辆;机动车驾驶人4.92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4.54亿人。根据总部设在深圳的比亚迪(002594)公司提交的文件,该公司今年上半年售出64.1万辆汽车,同比增长300%以上。相比之下,特斯拉汽车公司售出56.4万辆汽车。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在汽车销量方面已经超越埃隆·马斯克的特斯拉汽车公司,这表明我国在该领域已形成优势地位。我国已从传统燃油车赛道换到新能源汽车赛道,实现换道超车。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如日中天
2021年全年,在全球汽车销量萎缩的情况下,国内乘用车累计销量达2014.6万辆,同比增长4.4%。
在这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298.9万辆,同比增长169.1%。相比2020年,2021全年乘用车销量累计增长86万辆,而新能源汽车销量增加187.9万辆。可以说2021全年的增长点,主要集中是在新能源车领域。
而在2021年全球新能源品牌销量榜单TOP20中,中国品牌8家,德系品牌4家,欧系品牌3家,美系品牌2家,韩系品牌2家,日系品牌1家。
从销量来看,中国8大品牌占2021年全球新能源总销量的28.23%,可以说中国撑起了除特斯拉之外,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半边天,远远超过了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传统车企。
2021年中国整车出口首次突破200万辆,达到201.5万辆,同比增长1倍,位居全球第三,仅次于日本(382万辆)和德国(230万辆),已大幅超过韩国(152万辆)。其中,新能源出口量达到31万辆,同比增长304.6%。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1-5月,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到32.5万辆,同比增长96%,占全部汽车出口量的30%以上。自主品牌不断发力海外市场业务,在欧盟、南美、东南亚市场都实现了快速渗透,尤其在中东和非洲市场表现强劲。
二、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曲折历史
我国的汽车行业起步太晚,当亨利·福特、沃尔特·克莱斯勒、大卫·别克们涌进底特律开始狂造汽车的时候,清政府还在庚子赔款的泥潭中挣扎。
建国后我国虽然建了几个汽车厂,也能生产解放、东风、红旗、上海等几种车,但始终处于产品单一、技术落后的状态,一年靠手工敲出来上千辆车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根本没法称之为汽车产业,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
改革开放后,为了吸引外资,我国开始用很受争议的“市场换技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用庞大的中国市场来诱惑外国厂商来中国投资。
这种“市场换技术”的初衷是好的,起码在短时间内满足了国内市场对汽车的需求,上汽大众、长安福特、广州标致、北京现代纷纷成立,洋品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几乎占领了中国所有市场。
但是市场给出去了,技术却没有换来。十几年过去了,中国能造出不错的汽车玻璃、汽车内饰和汽车烤漆,但最关键的汽车三大件——发动机、底盘和变速箱,却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进步。原因也很简单,外国汽车厂商都知道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道理,谁会真心教你技术?
结果就是汽车(包括零部件)依然是中国进口工业制品中仅次于半导体的第二大项。而在整个汽车产业的微笑曲线上,中国的活是最累的,挣的利润是最少的,产业崛起过程中相当大一笔红利,都成了外国车企的利润。
结论是,只有搞新能源汽车,才能绕过发达国家在发动机、底盘和变速箱上的技术壁垒,我国汽车行业才有希望实现“换道超车”。
2012年,国务院《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2-2020年)》,将新能源汽车发展提升到新的高度,在政策的鼓励和资本的刺激下,当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了1万辆。
但发展初期,也发生过鱼目混珠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