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被新能源汽车拖垮的巨头?宝能开始被“挤兑”了
曾经因为“宝万之争”在资本市场上一战成名的宝能集团,如今正逼近现金流危机。
从9月1号开始到现在,深圳市宝能集团已经3次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金额高达68.62亿元,其中有两笔是在深圳市中级法院,执行金额分别为42.07亿元、4.17亿元;另一笔为北京市第三中级法院,执行金额为22.38亿元。
01
华融追债42亿
9月10日,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涉及重大事项的公告。
2018年12月31日,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与云南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签订信托合同,约定华融资产将50亿资金交付云南信托并由云南信托向钜盛华发放信托贷款。
2021年6月15日,钜盛华逾期支付利息8968.57万元。
华融资产提起诉讼,提出钜盛华加速清偿剩余借款本金42亿元等要求。目前公司正在与华融资产积极协调解决方案。
目前案件尚未审结。
02
未能履行担保责任 民生信托追债21亿
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向民生信托借款30亿元于2021年7月25日到期,本次借款由深圳深业物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姚振华提供保证担保,由宝能投资集团提供股权质押担保。该笔债务本次应偿付本息21.16亿元,发生逾期。目前公司作为本次债务的担保人之一,正在与民生信托积极协调解决方案。
该案件已裁定如下:
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部分银行存款、应支付的利息及复利、应支付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应负担的申请执行费以及执行中实际支出费用。
采取上述措施后仍不足以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则依法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其他财产。上述裁定立即执行。
若法院后续对案件涉及项目采取相关资产处置等措施,则将会对公司持续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公司目前积极落实偿债资金,将确保债务本息兑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