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鼻祖再投140亿研发电池

 
楼主   帖子创建时间:  2021-09-10 16:08 回复:0 关注量:28

  

以高性价比著称的日系车,从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在中国的发展可谓是如日中天。凭借技术与价格这两个词,日系车就完美地击中了国人的心。

但最近这几年,我们不得不承认,日系车的身影少了。

在各大车企都纷纷向电动化转型、期望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占据先发优势的时候,日系车突然安静了下来。

在今年上半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中,前15没有一辆日系车。

不过丰田在面对电动化一片沉寂的日系车中,大概算得上比较活跃的那个。

目前,有报道称,丰田预计到2030年将投资超140亿美元开发电池及电池供应系统。而这一投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电池成本。

然而无论是投资与否,日系车在电动化上都面临着相同的困境。


不是没实力

事实上,以丰田、日产为代表的日系车企,曾是电动化的先锋军。

比如丰田,在大家都还不懂新能源汽车到底是啥的时候,它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生产了世界上最早实现批量生产的混合动力汽车——普锐斯参数图片)prius。说是丰田开启了汽车动力的新时代,一点儿错也没有。

而2005年,第二代普锐斯prius也在我国正式上市,是最早在进入中国市场的电动汽车之一。

再比如日产,2010年旗下推出的纯电动车聆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聆风一直占据了全球纯电动车销量排行前5的位置,甚至多次位居第一。

所以,日系车在电动化上不是没实力,从历史来看,它们甚至已经有了相当多的经验储备。


为何被弯道超车?

尽管像丰田、日产等著名日系车已经先于大多数企业开启了混动或是纯电动之路,但面对中国市场,它们始终是犹豫不决的。

首先,新能源车企几乎都还在"烧钱"的路上。比如打头阵的"蔚小理",今年二季度净利润全处于亏损状态。所以,日系车要真正转型新能源,也许会面对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亏损。

其次,日系车在中国之所以受欢迎,高质量是一个重要原因。这意味着一旦转型新能源汽车,日系车的产品标准和研发周期比国内的车企要高得多。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