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特斯拉,中国城市的新能源暗战
特斯拉在中国第二家超级工厂究竟落户何地?近日,这一事件又重新引发了外界的关注。
今年1月,马斯克曾对外宣布今年将公布特斯拉全球第五座超级工厂的选址地,而在此之前,特斯拉已经拥有了位于美国内华达州和纽约的两座本土超级工厂,以及中国上海和德国柏林两座海外超级工厂。
其中中国作为特斯拉的第二大市场,同时也是增速最快的地区,生产制造本土化的好处自然不必多说,近一年来,已经有多座城市向特斯拉抛出过橄榄枝,希望能够引进特斯拉的超级工厂。
而在疫情完全消散之前,中国供应链的完整性应该是特斯拉最重视的地方。特斯拉的下一座超级工厂会不会继续选择中国,因此也受到了外界的广泛关注。
01 选址看中什么
特斯拉工厂选址的逻辑大约是三点。一是选定城市所在地区的汽车产业形成集群,供应链具有明显的配套优势;二是靠近港口,便于国内生产的车型出口海外;三是地方政府在政策支持和服务方面,在土地、信贷资金、政府审批等方面建厂的条件应与上海工厂类似。
很明显,特斯拉之所以选择在中国建设第二家工厂,是因为它借鉴了上海超级工厂带来的经验。即离当地市场越近,对生产越有利。同时,本地化生产更有利于企业控制成本。
但这背后的一个问题是,目前特斯拉的产能已经开始跟不上它的销量。
2021年,特斯拉上海工厂的总产能为450000辆,其中出口约15万辆,其余交付中国市场。其中,Model 3在2021年前10个月的累计销量约为11.2万辆,而Model Y的累计销量约为10.6万辆。
根据特斯拉的计划,其上海超级工厂已于2020年开始汽车出口业务,出口国包括欧洲和亚洲。当时,上海超级工厂的总产能达到25万辆,然而很明显,面对全球出口中心的定位,45万辆汽车的年生产能力仍然远远不够。
不少行业分析人士都认为,上海工厂去年约45万辆汽车的产能不仅将满产,而且可能供不应求。当然这也与特斯拉柏林工厂投产缓慢有关。
目前,特斯拉在海外只有中国上海一家工厂。而上海工厂的生产能力不仅为本地市场服务,还考虑到欧洲和亚洲其他市场的需求。
为了解决欧洲日益增长的需求,特斯拉于2019年底宣布在德国柏林建造一座年产能50万辆的超级工厂。但直到最近,柏林工厂才开始正式投产。
从上海和柏林两座海外工厂也不难看出,当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培育和需求以及进出口的便利性也是特斯拉选择工厂所在地的两个重要因素,因此,结合出口的地理优势和产业链的支撑情况,靠近海岸线的港口城市可能是首选。
按照惯例,美国企业的出口方式更多的是海运。如果上海能给予同样的优惠政策,特斯拉说不定会选择在第一家工厂旁边扩建第二家工厂。
02 多城跃跃欲试
根据近一年的公开报道梳理来看,包括武汉、郑州、广州、青岛等城市都可能会争取特斯拉中国第二工厂的落地。
武汉市近年来坚持引育并举,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先后参与了小鹏、东风本田新能源、东风高端新能源越野车等一批新能源汽车项目的落户和运营。
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副省长杨云彦和其他许多居住在湖北的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了一份联合提案,建议“推动特斯拉二号工厂落户武汉城市圈”。这也为特斯拉第二家工厂的争夺战增添了一股硝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