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到2025年力争新增推广新能源汽车45万辆
红星新闻记者今日(7日)从成都市经信局获悉,日前,成都市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领导小组印发了《成都市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攻坚加快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工作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要立足成都实际,按照“减煤、控油、增电、稳气、推广新能源”总体思路,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入手,统筹做好化石能源“减法”和可再生能源“加法”,加快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升清洁能源消费比重。
按照《方案》,到2025年,成都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清洁能源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稳步上升。力争终端能源电能消费比重达到49.5%、天然气消费比重达到18%、氢能等其他能源(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清洁能源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提高到68.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50.5%。
01、加强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方案》提出,成都将严格控制化石能源发展,推进全域减煤,推动能源供给低碳化,加强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坚强能源供应保障。
具体而言,成都将推进燃煤发电机组环保和节能改造与转型。推动国电金堂电厂、威立雅三瓦窑燃煤电厂能源清洁低碳升级转型,通过设备技改、检修整治、多维度节能降碳管理、运行优化等措施,减少火力发电、供热煤炭消耗,进一步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
此外,《方案》还提到加快绿色输配电网建设,包括协调全省清洁水电留蓉配额,提升清洁水电消费占比。比如,拓宽川西水电输入通道,加快推进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电工程建设。到2025年,成都规划新(增、扩)建6个500千伏输变电项目、25个220千伏输变电项目和73个110千伏输变电项目,实施一流配电网建设改造三年行动。
《方案》中,构建布局合理的加氢供应网络也是一项重要内容。
比如,成都提出,结合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要加快市域加氢站规划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CNG加气站转型为加氢站,支持符合条件的加油站增加加氢功能,鼓励建设油电氢综合能源站。到2025年,规划建设各类加氢站30座以上,初步形成布局合理、便捷的加氢站供应网络。加快构建以绿氢为主的氢源体系,支持在氢能主导产业功能区建设水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加氢一体化试点,降低制氢成本。
此外,成都还将加快城乡燃气基础设施建设,2021年底前形成全域覆盖、稳定安全的天然气供应网络。推进绕城高速高压输储气管道工程、平桥门站、天府新区科学城门站等项目建设,新建改造城镇燃气管道100公里。到2025年,绕城高速高压输储气管道、成都LNG应急调峰储配库(一期)等项目投运,新建改造城镇燃气管道400公里。
在推进以电为核心的综合能源服务,成都提出重点在工业园区、大型医院、数据中心和大型商业设施等能源负荷中心,建设区域式、分布式、楼宇式综合能源系统,到2025年,力争全市投入运行的综合能源服务项目达到10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