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新能源的风向变了吗?

 
楼主   帖子创建时间:  2022-03-08 11:29 回复:0 关注量:17

 

近几天,两会是资本市场绝对的焦点。作为年度最重要的会议之一,两会是全年政府工作目标的抓手,会制定年度的GDP增速、财政赤字率、地方债、货币政策基调、就业率等核心经济指标。


  “双碳”目标作为近年经济转型的核心以及市场的主线之一,两会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对于“双碳”的表述又有何变化呢,对资本市场“碳中和”赛道的投资又有何影响?



  几次重要会议中对于“碳中和”表述的变化


  在梳理2022年《报告》前,我们有必要先行了解近一年来有关“双碳”目标的一些微小变化。从2021年的几次重要会议来看,虽然“双碳”的目标一以贯之,但对于具体路径及规划确实有所变化。


  在2021年4月的政治局会议中,重点提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积极发展新能源”。不难看出,其中的重点在于对“发展新能源”的强调,从市场的表现看,2021年4月也是包括光伏、风电、新能源车在内的新能源赛道的阶段低点,随后一路上涨,半年时间内涨幅超过50%。


  2021年7月的政治局会议中的表述变为“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这一政策目标与随后发生的“限电限产”有着直接的相关性,意在纠正当时政策执行中导致企业居民生产生活用电受限的“运动式减碳”。同时又再次强调了“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即对于部分高耗能、高排放的项目的供给约束。


  而在2021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又再次重申了碳中和是个长期目标,不可毕其功于一役。提出“传统能源的退出要以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为前提。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这也是“双碳”目标以来能耗考核目标的改变。


  如果回顾《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其中关于碳中和的表述中提到一些内容,与部分行业的市场表现息息相关。其中提到:


  “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扩大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促进新型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研发应用,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推动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


  而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碳中和的表述中提到:


  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具体而言,《报告》表示今年将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减量替代,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推进大型风光电基地及其配套调节性电源规划建设,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推进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降碳。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碳中和”政策口径变化,有何影响?


  那么这些“双碳”目标政策口径变,又说明了什么呢?


  从预期看,对于新能源的强调有所放松,短期内“碳中和”主线下的新能源增速可能有所放缓。


  虽然“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这一表述已经在2021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有所体现,是对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调的延续。但“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这一表述,表明能耗强度的考核已经出现了考核周期的变化。甚至考虑到今年“稳增长”的经济发展目标之下,类似于年度的“单位GDP能耗下降百分之多少”这样的目标已经不再设立。从地方两会中对于2022年度能耗目标的设定来看,也确实如此。包括四川、重庆等省份2022年的能耗预期目标均设置为“能耗强度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完成国家规定目标”,而湖北省则从2021年的“单位GDP能耗降低 2.5%左右”,变为今年的“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并留有适当弹性”。


  如果从十四五甚至到“双碳”的长期目标来看,新能源增长的确定性应是毫无疑问的。但考核周期从每年变为“十四五”周期内,也将会一定程度上降低近一两年内新能源的增长。而之所以强调“一两年”内的影响,原因则在于碳中和的长期目标没有变。


  另一个重要的表述在于“留有适当弹性”,这表明在“稳字当头”的政策基调下,与能源转型相关的收缩性政策,短期内将会非常慎重的出台。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的“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与之相关的钢铁、有色等“两高”行业,预计也将更加偏向高质量、绿色化发展。同时,需要关注的是的“适当弹性”,既然是弹性目标,就可能向上或向下,如果经济增长压力过大,那么基于能耗约束不能上马的项目,是否能够可以上马?对于碳中和有关的新能源的增长有会产生多少的影响?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