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风能资源和开发潜力研究获阶段性成果
国家气候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任务八专题四的阶段性成果《青藏高原风能资源和开发潜力研究报告》专家评审会。
“青藏高原风能资源具有午后至上半夜风速大、下半夜至次日上午风速小的日变化特征,在实现‘双碳目标’、大比例风电和光电并网的发展形势下,需考虑下午电力供应充足、而下半夜电力供应不足的情况,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营。”国家气候中心首席研究员朱蓉告诉《中国科学报》。
朱蓉团队通过对青藏高原典型地形的实地踏勘和声雷达探测实验,结合分析气象站和测风塔观测资料,采用中尺度数值模拟技术和GIS技术,评估得到青藏高原属于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区,100m高度、年平均风功率密度400w/m2及以上的风能资源技术开发总量为10.2亿kw,占全国总量的26%;其中,西藏自治区6亿kw;青海省2亿kw,新疆、甘肃、四川和云南所属地区共2.2亿kw;此外,还给出了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各个地市的风能资源技术开发量。
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对青藏高原风能资源特性、形成机理和开发潜力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研究与评价,提升了对青藏高原风能资源的科学认识,将为青藏高原清洁能源发展规划和科学布局奠定坚实基础。
研究团队通过分析得到,虽然青藏高原60%的风能资源分布在西藏阿里、那曲和青海玉树,但是西藏日喀则市、山南市以及青海柴达木盆地、海南州也赋有丰富的、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
此外,还发现青藏高原的大风频率高,同样年风功率密度400w/m2的风能资源条件下,海拔高度4600m的地区可以与海拔高度1100m的地区获得同样的风力发电量。因此,随着高原风电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青藏高原丰富的风能资源一定可以造福人类。
朱蓉介绍,研究团队后续将针对青藏高原风能资源的不同开发利用形式,与相关风电企业合作,开展可行性示范项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