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 “宁王”,LG 新能源距离上位只差 “一场梦”?
2022 年 1 月 27 日,韩国 LG 旗下的电池业务 LG 新能源正式上市交易,IPO 每股发行价 30 万韩元(约合 250 美元,按照定价区间的最高值发行),整体估值 70.2 万亿韩元(约合 580 亿美元),刷新韩国 IPO 最高记录。截止 2022 年 2 月 21 日,LG 新能源收盘价 45.3 万韩元,总市值 106 万亿韩元(约合 380 美元/股,总市值 890 亿美元),是一家接近千亿美金市值的公司,达到宁德时代市值的一半。
数据来源:公司官网
在韩国掀起资本市场狂热的 IPO,是 LG 新能源挑战中国电池巨头宁德时代的前奏,LG 新能源 CEO 在这场 IPO 会议上表示,“LG 手握万亿订单,未来将超过宁德时代”。并且从资金角度,LG 新能源似乎具备了与宁德时代抗衡的实力:
截止 2021 年三季度末,LG 新能源货币资金扣除短期借款后约合人民币 393 亿人民币,加上 IPO 募资 683 亿人民币,则LG 新能源在手现金约 1076 亿人民币。
截止 2021 年三季度末,宁德时代货币资金扣除短期借款后约合人民币 738 亿人民币,加上定增募资 450 元,则宁德时代在手现金约 1188 亿人民币;
在这场王者争夺战中,LG 新能源胜算几何?群雄环伺下的宁德时代能否守住江山、强化资本信仰?长桥海豚君将从公司治理、产能、成本、技术等方面展开对宁德时代和 LG 新能源的对比研究。
先上结论,详细对比可看正文:
1、公司治理:宁德时代略占优。公司治理是一家企业的根基。盘根错节的集团关系和财团背景可能成为 LG 新能源的垫脚石,也可能成为 LG 新能源发展的桎梏。宁德时代作为中国民营企业,业务和决策更纯粹,企业战斗力和执行力已经得到了证明;
2、产能:宁德时代产能扩张更激进,LG 新能源胜在客户和产能的全球化。中短期纬度,动力电池仍是 “产能为王” 的比拼。LG 新能源的产能扩张相比国内企业并不算激进,并且侧重于合资建厂,其产能有效性依赖于合资主机厂电动车的成功,而对 LG 新能源预喜的底气在于其产能和客户的全球化,宁德时代等国内主机厂则主要依赖广阔的内需市场,能否打开海外市场关系到企业发展的天花板。
3、成本:LG 新能源在成本竞争上是明确的劣势。制造业大多数的终局是比拼成本。动力电池制造成本 80% 来自原材料,因此对上游产业链的布局是影响成本的重要因素。LG 新能源对上游的布局主要集中在成本占比高、性能影响大的正极材料和更上游的资源品,而其他材料则呈现全球采购的特征,宁德时代则受益国内完善且低成本的产业链红利,国内采购国内生产,因此 LG 新能源在生产成本上并不占优。
成本之外,影响最终盈利的还有费用表现,LG 新能源的销售和管理费用率稳定高于宁德时代,体现的是更低的企业运行效率。
4、技术:下一个必争之地的大圆柱电池尚未分出胜负。LG 新能源对磷酸铁锂路线的缺失导致公司在这一轮结构性机会中落得下风,下一个必争之地是特斯拉掀起的大圆柱电池。目前各大厂商在大圆柱电池的量产上尚未分出胜负,松下相对领先一些,LG 新能源的优势在于其已经为特斯拉供应 2170 圆柱电池,但 4680 大圆柱电池的量产并未有明确的迹象。宁德时代在这场大圆柱电池的争夺中尚未体现出领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