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市值的宁德时代,只是冰山一角

 
楼主   帖子创建时间:  2022-02-18 15:14 回复:0 关注量:22

 

核心观点

  宁德时代切入换电补能赛道,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更为庞大的价值空间——补能产业,被拉入众人视野;

  2022年,新能源补能产业的发展将再提速,企业开展多元化合作,在良性竞争中求发展;

  2022年,随着各项充换电标准的逐步完善,中国新能源补能体系将走向精细化、生态化、有序化发展的道路。

  1948年,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国营加油站——中国石化上海石油第一加油站,在苏州河畔正式开业。74年风雨过去,总计超过10万座的加油站构建起中国油车补能网络,与中国汽车工业相依相偎,行至如今。

  时过境迁,新能源汽车的大力发展,对补能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绿色能源开始流淌。

  2022年1月18日,万亿巨头宁德时代,发布了自己的换电品牌——EVOGO。

  宁德时代作为新能源汽车时代红利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板块——动力电池领域呼风唤雨,如今切入换电补能赛道,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个更为庞大的价值空间——补能产业,被拉入众人视野。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

  随之而来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猛涨。据公安部数据,截至2021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84万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新能源补能体系的构建完善成为当务之急。

  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汽车充电总电量达111.5亿kWh,同比增加58%,电动汽车充电需求持续快速增长。

  截至2021年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达261.7万台,同比增加70.1%,位居世界前列。

  尽管如此,一桩难求等现象依然屡见不鲜,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里程焦虑逐步转化为补能焦虑。

  这也代表着补能产业存在着巨大的可挖掘空间,吸引来诸如宁德时代等企业下场参赛。

  新能源汽车造就宁德时代,对于整个补能体系来讲,或许只是冰山一角。

  在亿欧智库《2020-2025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预期报告》中,将中国充电设施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如今正是新基建助力,新玩家涌入的发展黄金时期。

  2022年,中国新能源补能产业,将在竞争与合作中大步前进,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近年来,汽车出行产业正处于一场剧变之中,几乎每一年都有跨越式的前进。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占比突破10%,激光雷达首次搭载于量产车型,Robotaxi场景化落地运营正式开启,各大车企纷纷发布碳中和目标……

  时间走进2022年,汽车出行产业还将迎来哪些新的变革?行业的风向又将往哪里吹?谁又是最受资本市场青睐的掌上明珠?

  01   政策驱动,群雄并起

  2022年1月21日,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印发《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提出加强充换电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伴随着电动汽车数量的增多,补能产业市场蛋糕愈发“香味扑鼻”,一群老饕蜂拥而至。

  特斯拉中国产品沟通负责人刘洋对亿欧汽车讲道:“补能体系的构建是极为重要的一件事情,汽车做得再好,如果补能体系跟不上,那新能源汽车也将成为鸡肋。”

  车企在补能产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从2006年,比亚迪建成深圳首个电动汽车充电站开始,车企一直深度参与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能体系建设中。

  如今,诸多车企正在加快自有补能网络构建的步伐。

  以广汽为例,2021年4月,广汽埃安充电第一站——上海虹桥机场品牌充电站正式落成,按广汽埃安规划,到2025年,其在全国将建成超2000个充电站,覆盖300个城市。

  小鹏、蔚来等造车新势力亦动作频频。

  亿欧汽车了解到,截至2022年1月17日,小鹏汽车充电网络已覆盖全国333个地级市和4个直辖市,累计上线品牌超充站813座,目的地充电站166座。

  蔚来换电模式是其亮点。截至2月18日,蔚来已建成超835座换电站。从蔚来此前宣布的换电规划来看,从2022年至2025年,其将在中国市场每年新增600座换电站;至2025年底,蔚来计划其换电站总数将超4000座,其中中国以外市场的换电站约1000座。

  除车企之外,第三方运营商也是主要力量。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