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流二次来袭,新能源进入东亚决赛圈
谁能打破内卷诅咒?
@科技新知 原创
作者丨古廿编辑丨伊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集“能源安全、环保治理、智能制造”三个关键词于一体,备受全球各国关注,2022年再一次迎来新的涟漪。
首先在消费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大国以2022年为拐点,开始进入补贴放缓阶段,市场的增长动力从政策驱动转向产品驱动。
其次在产业链上,以中美为主要核心玩家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始在互联网企业、手机企业之外,迎来以日本数码企业为主的第三代玩家。
2022年初,在继互联网企业和手机企业两大主流跨界新能源造车之后,索尼、佳能两家日系数码相机巨头,先后宣布入局新能源汽车产业。不被外界看好的第三梯队跨界造车大家庭,在继中国的地产企业、家电企业之后,日系的相机企业也成为造车的另一个跨界重灾区。
2月初,根据日经新闻报道,日本三大燃油车品牌之一日产汽车将停止为日本、中国和欧洲市场开发新的内燃机,并将资源集中在电动汽车上。日产汽车将把每年用于汽油发动机和车型研发的大约5000亿日元的支出,投入到电动汽车和其他技术的开发上。
对于纯电动车完全All in的态度,和2021年11月,以丰田为代表的日系汽车抱团拒绝签约2025年禁售燃油车,在纯电和混合动力上持续观望的态度完全相反。
日系下场造车,韩系则在新能源造车成本中占比达到20%左右的动力电池产业,迎来历史高峰。
1月中旬,LG新能源迎来韩国资本市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IPO。根据财联社报道,LG新能源IPO拉动了韩国国内的新增开户数,部分韩国券商的新开账户数据较往年增长超过200%。
上市前期的媒体交流会上,LG新能源CEO权英寿直言不讳地表示,“我们预计将在全球市场份额超过宁德时代,成为全球第一。”
一面跨界入局,另一面追赶主流纯电赛道,在2017年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基本出局中国市场之后,一股新的日韩流再次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
新能源的二次日韩流
2022年1月5日,索尼集团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吉田宪一郎在2022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宣布索尼将成立一家移动出行公司,并表示,索尼移动出行将专注于电动汽车VISION-S的生产制造以及商业化。
索尼计划,2022年春通过一系列调整探索进入电动汽车市场。在索尼之后,佳能也于1月中旬宣布,自动驾驶公司Tier IV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共同开发L4级自动驾驶技术,同时将为Tier IV生产专用车载摄像头。
同时,佳能还将投身于驾驶监控系统(DMS)自研,利用摄像头技术优势实现该系统实时监控驾驶员的行为,进行疲劳驾驶提醒等多种辅助驾驶功能。
日系两大数码巨头的入局,使新能源汽车行业这个“蓄水池”在互联网企业、手机企业、地产企业、家电企业之后,再次显示出无与伦比的包容性。
不过这并不是索尼第一次跨界进入新能源汽车,早在2015年,索尼就已经发布电动汽车产品“VISION-S”。
彼时,这款汽车安装了包括图像传感器在内的33个传感器,可以360度监控汽车周围的情况,在当时属于图像传感器偏多的车型,颇有几分当下新发布车型,主打感知竞争的味道。
根据《日经中文网》报道,索尼的主要打算是通过造车深入挖掘客户对传感器的需求,开拓仅在车载领域占比9%的图像传感器市场。
如今,作为全球知名的综合性跨国集团,索尼在2015年自动驾驶感知供应商的定位上重新升级,选择下场造整车。而同样在影像感知上具备技术优势的日系企业,佳能则选择了走2015年索尼的老路,成为自动驾驶感知供应商。
日系传统相机企业选择具备优势的影像感知元器件领域,在自动驾驶的智能化阶段,再次入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韩系企业LG新能源则选择占据电动汽车主要生产成本近25%左右的动力电池产业,试图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重构的全球分工中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