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真的能靠新能源“弯道超车” ?
就像大家所看到的一样,当新能源汽车的风刮起来,国产汽车品牌慢慢走上舞台,站在聚光灯下成为了新时代的 "C 位 ",用新能源 " 弯道超车 " 亦或是 " 换道超车 " 的口号也不断出现在各大品牌的新闻稿里。
那么中国品牌在新能源赛道上的弯道超车,究竟是孤芳自赏还是确有实力?从 2021 年整年的新能源市场表现、配套建设、核心零部件制造和产品脉络中我们就能找到答案。
"
看销量
说新能源是大势所趋,一点也不夸张,2021 年全球新能源车型累计销量近 650 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 108%,而在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领衔全球,达到 339.5 万辆,同比增长 155%,占据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 50% 的份额。
具体到品牌来看,2021 年全球新能源品牌销量榜单前 20 中,中国品牌共有 8 家,德系品牌 4 家,欧系品牌 3 家,美系品牌 2 家,韩系品牌 2 家,日系品牌 1 家。
中国品牌包括比亚迪、上汽集团、长城欧拉、广汽埃安、奇瑞集团、小鹏汽车、理想汽车、长安汽车。这 8 大品牌占 2021 年全球新能源总销量的 28.23%,撑起了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半边天。
可以说不管是哪个维度,在销量上中国新能源市场和新能源车型的表现都异常强势。
至于人们 " 又爱又恨 " 的新势力造车们,除了榜上有名的那二位,小鹏汽车全年交付 98155 辆,理想汽车交付 90491 辆,蔚来 2021 年共交付 91429 辆,年交付量都已向 10 万辆迈进。
更让人惊喜的是,第二梯队的成绩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排第四的哪吒 12 月销量同样过万,2021 年累计交付 67674 辆,威马全年累计交付 44157 辆,零跑全年累计交付 43121 辆。新势力也好、传统造车品牌也好,呈现出多点开花、齐头并进的积极局面。
看 " 基建 "
和燃油车型依赖加油站一样,新能源车的崛起也意味着充电桩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加快步伐。2021 年,我国充电桩增量为 93.6 万台,同比增长 193%。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 34 万台,同比增长 89.9%,月均增量约 2.83 万台;随车配建充电桩增量达到 59.7 万台,同比暴涨 323.9%,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