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汽车首款车型恒驰5正式下线
2022年第二周(01.10~01.14),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个股在资本市场出现分化。
根据Wind数据,新能源汽车题材、动力电池题材一改此前下滑趋势,上周内分别上涨0.84%和3.50%,锂矿题材则未能止住下滑趋势,上周下跌3.27%。
1月11日,乘联会方面预测称,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有望突破600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将超过550万辆。受上述消息影响,1月11日晚间,美股造车新势力集体大涨;1月12日开盘,包括比亚迪、宁德时代在内的多数新能源企业也迎来大涨。有分析认为,乘联会调高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全年预期,给资本市场释放出了利好信号。
东北证券研报称,2021年中国新能源车市持续高景气度。展望2022年,爆款车型供需充分互动,新势力车型需求强劲,合资、自主品牌全面电动化转型,销量有望持续高增。
同时,2021年上游原材料供需错配导致中游材料价格暴涨,中游材料板块盈利能力全面提升。锂电企业成本压力大,盈利能力恶化。2022年中游材料厂商进入产能集中释放期,主要原材料(如2021年成本占比较大的正极、电解液)整体上边际供需趋于缓和。叠加中游龙头上下游一体化布局的优势,主要材料价格预计处于下行趋势。
e数据
上周涨幅榜居前的有多家从事锂电池业务的公司。其中,德方纳米(300769.SZ)周内股价上涨20.98%居前。1月11日,德方纳米公告披露,公司2021年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60亿元至8.30亿元,上年同期公司净利润为-2840.16万元。
制表:每经记者 孙磊
德方纳米方面表示,2021年业绩扭亏,主要系报告期内新建产能释放,产销量相比2020年有大幅度的增长。此外,磷酸铁锂市场供需偏紧等因素带动了公司产品价格上涨。
公开资料显示,德方纳米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主要产品为纳米磷酸铁锂等磷酸盐系正极材料,产品主要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以及储能领域等。
中鼎股份(000887.SZ)则以股价周内上涨17.42%的成绩位列涨幅榜第二位。1月13日,中鼎股份公告称,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孙公司成都望锦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近期收到客户通知,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国内某头部新能源品牌主机厂两个新平台项目底盘轻量化总成产品的批量供应商。本次项目生命周期为5年,生命周期总金额约为7.67亿元。
民生证券表示,预计中鼎股份2021~2023年分别实现营收130.28亿元、137.15亿元、149.29亿元,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0.50亿元、11.50亿元、13.88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1~2023年PE为26倍、24倍、20倍。随着公司业绩周期性恢复,以及智能底盘战略的持续推进,中鼎股份有望享有估值溢价,维持“推荐”评级。
位列股价涨幅榜第三位的是蔚蓝锂芯(002245.SZ),周内股价上涨17.27%。此外,恩捷股份(002812.SZ)、华友钴业(603799.SH)、利元亨(688499.SH)等从事锂电池业务公司的股价上周涨幅也均超10%。
跌幅方面,小康股份(601127.SH)成为上周“负班长”。自从华为2021年12月23日发布首款鸿蒙汽车问界M5之后,“赛力斯SF5停产”“华为代工厂”等话题缠上了小康股份。2021年12月23日至2022年1月14日,小康股份股价累计下跌4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