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关键词将决定新能源车市走向
2021年新能源汽车增长超预期,业界对2022年更加期待。尽管个人消费比重增加,但国家补贴下降,市场竞争加剧……企业今年要在何处发力?
2022(第四届)海口国际新能源暨智能网联汽车展期间,在组委会和媒体组织的论坛上,专家、媒体提出一些关键词,或将对企业探寻今年市场走向有所帮助。
喜人VS退出
“喜人”和“退出”是车展开幕式致辞环节,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中国国际商会汽车行业商会会长王侠发言的关键词。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中国国际商会汽车行业商会会长 王侠
中国汽车智能电动化发展形势喜人。王侠表示:“在新能源领域,全球新能源头部车企首破万亿美元市值,头部电池企业突破万亿人民币市值,单一车企新能源汽车销量接近百万辆规模,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突破300万辆,增幅高达170%,私人用户占80%以上,市场占有率首次超过10%。在智能网联方面,我国L2级乘用车新车市场渗透率达到20%,搭载5G和LTE-V2X等联网终端的车辆超过500万辆,全国开放道路测试里程超过5000公里,安全道路测试总里程超过1000万公里。上述一连串喜人的数字说明,中国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已走过了发展的初级阶段,正全面迈入更高质量的新发展阶段。”
宏观形势喜人的背后,在王侠看来,真正的比拼刚刚开始。他指出:“一方面,新能源汽车补贴将再退坡30%,每辆车补贴最低不到5000元,最高不过12000多元,而且从2023年开始不再有补贴。另一方面,传统车企巨头们开始把巨额资金投向新能源车,更大体量的互联网和科技公司巨头开始入场造车,接下来的竞争只会更加激烈。那些靠补贴成长起来、缺乏竞争力的品牌将加速退出。如果要想继续引领市场,唯有技术创新,在底层技术和原始创新上下功夫。”
“喜人”和“退出”这两个词充分表明:智能电动化虽然是大势所趋,但该领域的淘汰赛比传统汽车来得更加激烈,只有真正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才能屹立不倒。所以王侠提出:“科技创新永远是新能源智能汽车的核心,也只有科技创新才是永远的风口。”
看得多 VS 决策少
宏观上,2021年新能源车增速遥遥领先乘用车大盘。但是,易车2022新能源趋势论坛上,“看得多”和“决策少”两个关键词反映了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心态。
近三年来,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度显著提高。易车公司助理总裁万春杰介绍说:“从易车后台的关注数据看,2019年、2020年、2021年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度呈现阶梯式增长。2019年,100个关注燃油车的消费者中,有28个人关注新能源车;2020年,这个比例提升到35%;2021年,比例提升到45%。所以,新能源汽车用户,大部分都来自于对传统燃油车的持续渗透。”
与关注度显著提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实际购买新能源车的消费者占比提升相对缓慢。万春杰指出:“从线下线索看,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库中的线索数据重合度,2019年、2020年和2022年分别是1.7%、3.95和9.0%。虽然从倍数上、从绝对增量看,新能源车消费者增幅很大。但是,对比45%的关注度和9.0%的实际成交量看,二者还是有一定差距。这个差距说明多数用户对于新能源车还处在了解阶段。”
很明显,新能源汽车“关注”与“决策”两组数据形成鲜明对比,用万春杰的话概括就是:“看得多、决策少”,这表明在实际消费层面,多数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信任度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传递 VS 互动
新能源汽车厂商如何拉近产品与消费者的距离?“变信息单向传递为双向互动。”这是新浪汽车新能源白皮书论坛上,与会嘉宾提出的重要观点。
新能源汽车营销之所以必须转型,原因是用户属性、营销环境都发生了变化。《超级充电站》创始人常岩认为:“部分新能源车用户有更好的教育背景,他们对专业的信息更为敏感,他们更愿意到社交媒体上寻求答案,其实是对传统渠道的信息产生了不信任。并且相对于传统汽车而言,多数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很多新兴的品牌是缺乏长期价值认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