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展

 
楼主   帖子创建时间:  2022-01-13 16:19 回复:0 关注量:65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讯:1月13日,吉林经开区管委会关于印发《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其中提到:综合利用能源资源。大力实施清洁能源建设规划,推广使用生物质、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替代煤炭、重油等高污染燃料使用。积极推进水力、太阳能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利用等可再生能源发展,不断提高新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加快构建新能源产业链。力争到2025年,单位规模工业产值综合能耗下降至0.76吨标煤/万元,年均综合能耗下降率3%。

原文如下:

吉林经开区管委会

关于印发《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吉经开管发〔2021〕87号

各相关单位:

《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管委会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吉林经开区管委会

2021年9月7日

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吉林经开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和高水平实现“二次创业”的决胜期。科学编制《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是指导吉林经开区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是吉林经开区管委会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主要遵循,也是编制和实施各类规划、计划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对吉林经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挑战机遇

“十三五”时期是吉林经开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全区始终坚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努力走出一条总量更大、质量更高、效益更优、后劲更强的转型发展新路。

第一节现实基础

“十三五”期间,吉林经开区作为吉林市产业发展重要载体,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省委提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发展要求,围绕吉林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和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经济社会实现了长足发展。

——经济总量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经济保持较好增长势头,2020年末,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8亿元,是2015年的1.36倍,年均增长6.38%;规模工业增加值21.5亿元,是2015年的1.5倍,年均增长8.36%,是带动全区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全口径财税收入5.25亿元,是2015年的1.2倍,年均增长3.66%;地方级财政收入3.1亿元,是2015年的1.3倍,年均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00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6倍;进出口总额突破5亿美元,达到5.8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比重超40%,是2015年的3.2倍,年均增长26.4%;其中出口总额3.8亿美元,是2015年的2.5倍,年均增长20.4%。

——产业结构优化明显。2020年末,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比重由2015年的1.3:86.0:12.7调整到1.4:68.2:30.4;主导产业日益突显,形成以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为主导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精细化工产业实现产值106.5亿元,占比55%;生物产业实现产值33.4亿元,占比17.2%;医药产业实现产值14.9亿元,占比7.7%,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6.7亿元,占比3.5%。四大主导产业占全区工业经济总量83.3%。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得到有效推进,服务业比重达到30.4%,比2015年提高17.7个百分点,年均增长8.5%;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自主创新成效凸显。“十三五”期间,持续加大投入,健全平台功能,强化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省级特色产业基地(园区)3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研发服务机构达到39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家。承担国家和省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00余项,取得科技研发成果82项,其中达到国际领先(先进)水平17项、国内领先(先进)水平57项,科技成果转化率近70%。碳纤维原丝成本大幅降低并形成规模,T400大丝束碳纤维实现真正意义的工业化生产。

——项目建设成果丰硕。“十三五”期间,紧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抓住多省化工产业转移契机,密集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先后引进域外企业40余户,其中精功集团、四环制药、海默拉特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成功落户。累计落地建设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63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余亿元,特别是近两年来,通过创新出台《清理闲置及低效利用土地实施意见》《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大力实施土地清理盘活,累计清理17宗、共2平方公里闲置低效利用土地,盘活山梨酸、伊诺华化工、嘉达慧宇等“双停”企业27户,成功引进海默拉特、苏科化学等域外投资企业近30户,全部建成后可新增产值116亿元,新增税收近10亿元。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20.4平方公里国批面积基本开发完成,累计完成城建投资110亿元,完成建设主次道路26条、蒸汽管网12公里、给排水管网37公里,“三横两纵”主干路网拓展延伸,“七通一平”配套设施功能完备。生活供水能力达到8万立方米/日、工业供水10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能力3万吨/日,供汽能力260吨/小时。精细开展市容管理,精致实施绿化彩化,精心组织村屯整治,全面落实河长制、路长制,经开“颜值”不断刷新,倍受各界高度评价。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大手笔启动北区开发,14.3平方公里规划调整成功获批,备留转型发展充裕空间。区域环评顺利通过验收,11项基础设施专项规划调整及重点配套工程方案编制完成,九江大路西段等19条道路推进顺利,北区开发迈出坚实步伐。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