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能源哪条路好走
当前各油气田企业新能源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多种合作融资模式或将成为发展的样板。
当前各油气田企业新能源产业如火如荼、风生水起——很多油气田企业在盘活井场闲置土地,探索油井生产风电供能新方法;还有不断提高太阳能利用率,大力开拓光伏发电;发挥炼厂富余效能,构建氢能产业集群发展等等。但很多项目仍处于早期的起步阶段,存在新能源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化发展、项目整体推进速度慢、技术攻关力度薄弱以及建设运营模式、考核激励机制缺乏创新等问题。
近两年,笔者发现还有一些企业采用合同能源管理、自主投资建设及合资成立新能源公司等多种合作融资模式,在风电、光伏发电、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和制氢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逐步向建设“碳中和绿色油气田“的目标迈进。
01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利弊并存
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PerformanceContracting)是指能源服务公司与用能企业签订协议,约定能源管理目标的一种业务模式,于 20世纪 70年代末引入中国。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有效地解决了新能源项目决策审批流程长、用能企业项目资金筹集困难、项目建设管理能力不足和专业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油气田企业不需要承担项目实施的资金及技术压力,在实现油田部分用电自发自用的同时,可以大大降低用能成本和技术风险,减少了能源和资金的消耗,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目前在执行合同能源管理的过程中,多数油气田企业采取“建设—拥有—经营”合作模式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即由第三方进行投资、建设、运维,建成的风电或光伏发电项目所发电力并入油田内部电网,油气田企业既可以弥补新能源项目建设运行经验、资金不足的短板,又缩短了项目建设周期,同时获得优惠电价(通常电价较国网电价低25%~30%),一举多得。2019年 8月,辽河油田公司与中核集团合作,采用“建设—拥有—经营”模式在高升采油厂高33-284井场建成一台 20千瓦光伏发电设备,迈出了光伏发电作为抽油机动力电源的第一步。辽河油田欢三联合站光伏发电“建设—拥有—经营”项目总装机规模为 2.8兆瓦,首年发电量可达 415万千瓦时,年减少碳排放 1319吨。辽河油田锦采厂 21兆瓦“建设—拥有—经营”风力发电项目已经完成项目预可研。
02
自主投资建设模式投入多
对于投资收益率较高的优质新能源项目,油气田企业选择自建自营模式。自建项目将使油气田企业享有项目投资建设运营自主权、收益权,以及碳减排、碳排放交易权。该模式通常由油气田企业进行总承包方的招标,与中标公司签署“设计—采购—施工”承包合同,采用“建设—移交”模式,相关方施工建成后完全移交给油气田企业。玉门油田采用自主投资建设模式,经过招标、签署“设计—采购—施工”合同等流程后,于 2020年 9月 8日正式开工建设其第一座分布式光伏电站,经过两个月的基建和安装调试后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达887千瓦,日平均发电量为 4300千瓦时,为油田用能清洁替代发挥重要作用,效益显著。
优点是建设方承担建设期间的风险,油气田企业担任业主角色,无需过多的介入,但在项目开始前期要负责与政府主管部门沟通对接,了解掌握相关政策信息,并组织制定建设规划、开展课题研究、编制项目方案设计、落实土地资源、联络协调合作单位等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