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太阳能大幅度扩张产能,是机会还是风险?
光伏太阳能这个行业赛道,在资本市场和实体产业都炙手可热。同时大家不论对今天还是对于未来的市场需求,都充满了乐观的期待,实体产业出现了普遍的产能扩张。
那么产能扩张对一个行业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们下边就从机会和风险两个角度,从宏观和具体的上下游产业链的角度来做个分析。
从宏观上来看,碳达峰、碳中和对中国未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绿色能源的供给,未来应该说是道路漫长。不论对中国还是全球市场是需求空间非常广阔的。甚至可以说是迫切需要,像光伏太阳能、风能、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等,都有未来产能扩张的需求的。
换句话说,产能扩张是符合未来不论政策还是市场的预期的。
同时,供求决定价格,而且是企业的基本面,某种程度上很大程度影响到公司的股价表现。产能扩张一定会影响到供求,继而影响了商品的价格,影响公司潜在的利润、股价表现。
从细分产业链来观察,任何一个细分产业链出现了过度的产能扩张,那么对这个产业链一定是利空的。从硅料、硅片、电池片还是电池组件、逆变器、光伏玻璃,任何一个细分产业链,如果出现过度的产能扩张,那么细分产业链商品的价格很容易会出现供大于求,过度竞争导致价格下降,毛利率下降。公司很辛苦的卖了很多东西,结果赚的钱反而更少了。甚至严重过度、过剩会带来整个行业的普遍亏损。
那么什么叫过度的过剩?在道哥看来,所有的过剩都是相对的。我们要观察上游和下游的产业链的匹配问题。如果一个细分产业链,它的上游和下游大约在未来的2~3年时间都呈现了百分之二三十的产能扩张,那么细分产业链出现类似的产能扩张,它仍然还是匹配的。
如果上下游产业链的产能也是在扩张,未来的2~3年年化的增长在百分之二三十,但细分产业链在当前供求关系还相对比较正常的情况下,出现了年化百分之四五十、百分之五六十的产能扩张,龙头企业纷纷实现了一年翻番的产能扩张这就有点过度了。这对细分产业链的不论龙头还是后边的企业都是利空的。
第三,如果某一个产业链出现了过度的扩张,那么对上下游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一般来说会利好上下游。第一,由于某一个细分产业链出现了过度的产能扩张,会意味着说对上游来说,它的需求增长了。比方说我是卖硅料的,如果硅片出现了过度的扩张,就意味着硅片企业要来利用自己的产能要来生产,对硅料的需求会增加了。量增加了,会推动价格的上涨,对上游会是利好的。
对于下游来说,整个硅片出现了过度的产能扩张,带来硅片行业的产能过剩,出现了过度竞争。硅片企业为了更多的销售,通常会竞相压价。所以硅片的产能过剩很容易会带来硅片价格普遍下降。
大家想一想,上游硅片过剩了,价格下降了,对下游电池片和电池组件显然某种程度上利好的。所以一个细分产业链的过度扩张,对上下游产业链常常会意味着说是一个利好。
第四,我们再来看,如果说整个的行业从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逆变器、玻璃,都出现了比较大的产能的扩张,这种产能扩张甚至让可能会超过了最下游光伏发电站的每年新增装机容量规划。可能上游每年规划的产能和产量达到了每年150GW,或者是达到了170GW,但是下游的装机计划只有130GW,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会利好最下游的装机的企业。
简单说,如果一个细分产业链出现短缺,一般来说不论在实体产业,还在资本市场,对它都是利好的。如果哪个细分产业链出现了供大于求、产能过剩,对于细分产业链都是不好的,毕竟价格的下降会带来公司毛利净利没有成长性。
今天,当我们看到整个光伏太阳能的行业,从上下游的都出现了大幅的扩张产能的,那么在道哥看来,面对这种情况,预计2022年更大的机会也许会在最下游的光伏发电。一些有央企直接控股的太阳能发电的这些企业。
光伏组件、逆变器、玻璃灯这些上游的材料价格大概率随着产能的扩张,成本都要下降了,最后变成每度电的发电成本不断下降。
其实来告诉大家,不论是新能源里面的光伏太阳能、风电,还是像新能源汽车,最终被市场更大多数人来接受,产能或者市场的占有率快速的提高有赖于技术的进步。其实像整个行业出现产能扩张,适当的产能过剩,也是来降低最后一公里的像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降低他们生产成本的一个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