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出租车被迫装“柴暖”,科技让出行“倒退”?

 
楼主   帖子创建时间:  2021-12-06 15:24 回复:0 关注量:246

 

 划重点:


  1、寒潮天气影响下,新能源车主再现里程焦虑。特别是在公共交通领域,出现了不少“另类取暖、保续航”的案例,但这并不值得提倡。


  2、此前补能基础设施的建设处于跑马圈地,投资扩建的阶段,出现布局不合理、快慢充供给不均衡等问题;如今,基础设施转向精细化运营是关键。


  3、补能网络也需要互联互通,避免新能源车主出现“用一根桩,下一个App”的尴尬情况。不少人士认为,互联互通是提升新能源车主充电体验的重中之重。


  今年以来的第三次寒潮,再一次拉低了冬季的气温,也将“新能源续航血崩”这一话题带回了舆论中心。


  很难说,新能源汽车的续航在今天依然还是被讨论的主要问题,是要归咎于电池技术还不太行,或者是充电基础设施还做得不够好。


  一位出租车司机的话或许能够解释一二:“开燃油车虽然成本高一点,但到处都是加油站,2分钟就能加油好然后继续工作;新能源车不仅续航差,充电换电也还不是很方便。”


  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维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但电池技术的发展遭遇瓶颈,充换电网络的更新升级速度没有跟上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的速度。


  “当然,这也意味着机会。”一位充电运营商人士称。


  极端案例再现,公共交通最普遍


  在吉林的长春和松原,使用红旗的e-QM5作为出租车后,为了吸引司机换车,宣称可以免费加装燃油空调。


  这种空调主要是为了取暖,从而实现提升车辆续航的目的。燃油空调依靠容积为15L的油箱提供燃料,可以加汽油或者95乙醇。加装空调后,由于取暖不再需要消耗电池,可以间接提升车辆60-80公里的续航。


  这并不是个例。在北方地区,由于冬季气温普遍寒冷,很多地方气温甚至持续低于冰点,这也成为了出租车司机的烦恼。“我们安装了柴暖,这样可以保证冬天能多开几十公里”,北京出租车司机李师傅告诉新浪科技,虽然明知不可为,但这已经是北京出租车师傅不得已的选择。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