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泽平:货币政策开始慢转弯,新基建和新能源是中国经济的未来
大家留意,央行的货币政策,实际上最近是有所松动,可能现在市场对这个理解还不是太充分,其实这是货币放松的信号。
经济周期阶段从滞涨往衰退走,货币政策开始慢转弯。
只不过以前大家觉得放松,是刺激地产、老基建,这一次刺激的是新基建和新能源,利好的量级是万亿级的。
新能源应该是未来5~10年的机会,虽然它可能也会调整,但是调整完了、这个行业的景气度还会再创新高。
时代转身了,未来20年中国经济的发动机是新基建、新能源、数字经济、健康医疗这些行业,它们相当于2000年初的房地产、互联网和重化工业。
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央行给商业银行的利率是低的,那么商业银行再给相关的企业贷款的利率也是低的,相当于定向的降息和再贷款。
我们大致测算每年碳减排支持工具将释放1万亿级别的增量资金。
什么概念?这个级别相当于两次降准,但是,它不是全面降准,它是定向给了这些减排的领域,这个是大家需要留意的、很重要的政策信号。
迎接第三次能源革命,中国有望弯道超车,新能源产业4大板块:新能源汽车、光伏和风电、储能、电力设备。
房地产融资的至暗时刻正在缓解。
现在央行要求各大商业银行要满足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还有最近连续两三个月专项债在放量,所以说未来的基建投资也会回升。
房产税是大势所趋,土地财政不可持续了,但长期影响可能不会是大部分人想得那样。
这轮调控,如何既能实现房地产去金融化泡沫化,又能实现软着陆、避免硬着陆?我们建议,在适当调整过紧政策的同时,关键在于构建长效机制,即城市群战略、人地挂钩、金融稳定和房产税,改变过去重抑制需求轻增加供给、重行政手段轻市场手段的做法,采取房地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
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人口是需求,土地是供给,金融是杠杆。随着人口往都市圈城市群和区域中心城市流入,通过“人地挂钩”和金融稳定实现供求平衡,房价是供求的结果,进而实现房地产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美联储开始货币政策的正常化,但是,我给大家做一个判断,美国的货币政策易松难紧……我们要保持我们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中国其实已经领先于美国经济和货币政策正常化至少三个季度。
这是经济学家任泽平11日对经济形势最新的解读和观点,还对货币政策、央行碳减排工具、新能源、共同富裕、数字经济、房产税等作出了进一步的分析。
任泽平博士发言的内容如下:
货币政策其实有所松动
现在经济周期阶段应该是滞胀往衰退走
最近宏观经济还是发生了很多的事情,比如说最近经济下行的压力,客观来讲是有所加大的。
第二个,就是大家留意就是央行的货币政策,实际上最近是有所松动,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可能现在市场对这个理解还不是太充分,其实这是货币放松的信号。
只不过以前,大家觉得放松,是刺激地产,基建,这一次刺激的是新基建和新能源,利好的量级是万亿级的。
还有最近一些地方债、也开始放量发行,经济在加速的下行,其实货币政策也开始宽松。
现在来看,房产税试点的脚步临近了,你有可能在未来就要交房产税了,这个可能是大势所趋。
第一个方面内容,是关于当前经济形势和货币政策导向。
从去年二季度,中国经济开始复苏,到了今年上半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我们的煤、铁矿石、螺纹钢、铜等等大宗商品价格甚至创了历史新高,最近保供稳价调控、又有所调整。
今年上半年进入一个过热和滞胀的阶段。
什么是衰退?就是价格和经济同步下行。价格在高位,经济下行,实际上是属于滞胀的阶段。
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增速从5月份以后开始放缓,到8月份放缓有所加大,房地产销售、基建下滑,消费低迷,三驾马车里面只有出口还在那顶着,出口的增速高达20%以上。
出口之所以这么强劲,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个就是中国的复工复产是领先于全球的,而且我们的产业链很完整,全球大的经济体里面,只有中国有这么完整的产业链,而且可以复工;
第二个就是全球经济的复苏;
第三个就是商品价格的上涨,最近出口除了量的涨,还有就是价格的涨。
那么,往后看半年一年,有可能出口的增速会高位放缓,但是基建投资尤其新基建投资有可能会顶上去。
为什么这么说?
一个就是大家看到,最近央行给了万亿级的利好——碳减排工具,央行鼓励商业银行对绿色经济给予支持。
所以光伏、风能、动力电池、新能源、氢能这些行业都是受益的,希望加大对这方面的贷款和投资的支持力度,后面这方面的融资会改善。
还有,最近的专项债也开始放量,应该是在明年,基建投资我估计可能会有所改善。
货币政策开始慢转弯
我原来讲过,货币政策会经历四部曲,不急转弯、慢转弯、转弯、轰油门,我也说过股市不是经济的晴雨表,股市是货币的晴雨表。
那么未来货币政策会怎么走?
上半年是不急转弯,但是现在这个时点,我们看到比较明显的货币政策开始慢转弯;
为什么开始慢转弯了?
有几个信号:
一个,央行推出了碳减排支持工具,实际上是什么?就是过去我们刺激经济,刺激房地产、基建、重化工业,屡试不爽,一刺激经济就起来、大约隔一两个季度。
但这一次中央明确讲房住不炒,未来我们要高质量发展,宏观调控要跨周期调节,什么叫跨周期调节?兼顾短期的稳增长和长期的调结构以及高质量发展。
所以这时候我们刺激什么?
刺激新基建、新能源、数字经济,去年大家知道我曾经发过一篇文章叫《是该启动“新”一轮基建了》,全网过亿的阅读,后来从学术讨论上升到公共政策。我们还出了一本书《新基建》,这本书获得了国家的大奖。
作为学者,最大的成就,就是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做出了一些微薄的贡献。
在过去这两年,新基建,新能源、数字经济恰恰是中国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投资最重要的机会,这两年是非常明显的,
而且我认为新能源应该是未来5~10年的机会,虽然他可能也会调整,但是调整完了、这个行业的景气度还会再创新高。
大家如果展望一下中国经济未来10年20年,大家想一想,未来10年20年,中国经济靠什么?
过去10年20年中国经济靠房地产,靠老基建对吧?未来20年还能靠这个东西吗?不可能。
时代转身了,未来20年中国经济的发动机是新基建、新能源、数字经济、健康医疗这些行业。
所以说,大家一定要领会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背后的深刻内涵,就是经济的动力结构将会发生深刻的变革。
这将会整个的改写我们投资的逻辑、产业的逻辑、经济形势分析的逻辑,包括货币政策框架。
房地产融资的至暗时刻正在缓解
大家留意房地产融资的至暗时刻正在缓解。
现在央行要求各大商业银行要满足房企的合理融资需求。
还有最近连续两三个月专项债在放量,未来的基建投资也会回升。
这就是我今天要跟大家讲的第一部分,概括讲,经济形势在加速下行,当然商品价格还在高位,属于一个滞胀往衰退转换的非常典型的特点。
货币政策从不急转弯到开始进入慢转弯和转弯的阶段。
还有再给大家强调经济是有自身的运行规律的,大家不要相信偶然,不要相信这次不一样,要更多的相信逻辑,相信框架,经济总是从衰退复苏过热滞胀周而复始。
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逐步释放万亿级别货币量
相当于两次定向降准
11月8号央行推出了碳减排支持工具,其实这个政策工具已经讨论了有大半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就首次提出设立碳减排工具,后来在博鳌论坛上又提出了碳减排的支持工具。
通过设立专门的货币政策工具来支持碳减排,那么这一次碳减排支持工具正式亮相,简单讲,相当于定向降息、再贷款来支持新基建、绿色经济和新能源,将逐步释放万亿级别的货币量。
那么它传递出最重要的信号是什么?
就是未来我们经济不好、要稳增长,不再刺激房地产和老基建了,而是刺激或者说发力新基建、新能源和数字经济。
我们预计,未来以新能源、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基建,会成为跨周期调节、稳增长宽信用的主要工具,以代替过去刺激房地产、老基建和重化工业作为稳增长的主要手段。
定向降准、降息,结构性的财政政策,产业政策都正在来的路上,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工具箱正在形成。
碳减排支持工具有几个特点,
第一,它支持的三大领域,包括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
那么从操作的方式上叫先贷后借,什么意思?
就是说金融机构你先给这三大领域贷款,完了以后,大约其中有60%可以再找央行要,央行再给你60%钱。
为什么说它有定向降息意义?
现在很多企业要从银行贷款基本都要5~6%的利息,对吧?
但是,你从商业银行贷新能源、减碳相关的纳入到这个政策工具的贷款利率只要3.85%,这个钱的60%,商业银行可以再跟央行要钱,而且央行给的钱的利率只有1.75%。
这一算大家明白了,中间有2.1%的差价,这个2.1%的差价就是商业银行的利润。
央行给商业银行的利率是低的,那么商业银行再给相关的企业贷款的利率也是低的,相当于定向的降息和再贷款。所以商业银行有动力给绿色经济增加贷款。
大家会问这个量有多大?
截止到2021年三季度,我们整个的绿色贷款累计余额是14.78万亿,我们大致测算按照每年比如说20%多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