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后你会选小米汽车、百度汽车还是阿里的汽车?
IT 桔子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中国境内以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制造为核心业务的新造车企业合计达到103家。从这批造车新势力的融资趋势来看,他们仿佛从未曾经历过寒冬,在资本寒冬、疫情笼罩、经济下行的2020到2021,新造车势力的融资能力反而继续高涨。
从数据来看,2014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起始之年,当年包括蔚来汽车、地平线汽车、奇点汽车等企业纷纷成立,1年之后,小鹏汽车、理想汽车也先后成立。对应当年的投融资情况,2014年该领域融资事件数仅2起,到2015年,融资次数已升至13起,融资金额为43.29亿元人民币。但这样的资金对于新能源汽车领域来说,只能说是杯水车薪。在该领域一直有「没有100亿不可能造车」的说法。
随后几年,新能源造车融资金额一路攀升,到2018年金额升至374.54亿元。这一年也是第一批「新能源造车」企业交付之年,随着蔚来 ES8、小鹏 P7的交付,加之在2019年,特斯拉同比销量大涨50%,卖了36.75万辆……市场似乎看到新能源汽车的更多可能。
2020年,工信部发布第二版《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21-2035年)》,规划提出,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占比要达到25%,按照目前中国乘用车一年的体量来计算,25% 销量大致是560万辆。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助推下,新能源汽车的时代逐渐到来。2020年新能源汽车领域融资金额达到近730亿,今年前9个月,总融资金额已突破950亿。富士康、百度、阿里巴巴、小米等科技互联网企业也纷纷涌入造车领域。
据 IT 桔子数据显示,2020年至今,中国新成立新能源造车企业有8家,而这8家企业,大部分都「含着金汤匙出生」。
成立于2020年11月的智己汽车,由上汽集团、浦东新区、阿里巴巴集团三方联合打造,成立之初就带着阿里巴巴、张江集团、上汽恒旭的100亿人民币;
今年7月,吉利汽车推出纯电动汽车品牌极氪,除带着吉利的基因外,还获得英特尔投资、博裕资本、鸿商集团、哔哩哔哩、宁德时代5亿美元 Pre-A 轮融资;
2021年9月,小米汽车正式完成工商注册,注资100亿人民币……在烧钱的新能源造车领域,传统车企及科技互联网企业带着动辄百亿资金的投入接连入局,这一领域也迎来爆发式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