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赛道马太效应加剧,行业腰部生于忧患、困于坑少
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厂商们想尽办法摆脱三电系统极易造成的产品同质化,标签和特点,是品牌塑造的重要因素。
很多厂商在续航、智能化、科技配置、自动驾驶辅助等产品力上争夺高地,体现优势。
称得上优势的,三电系统中有自研自产能力,如比亚迪、特斯拉;背靠大厂、角度刁钻,如上汽通用五菱;有产品特点、擅长营销,如蔚小理;有庞大体量,比如正在转身的大众。
有优势的厂商来到了行业头部,有一定产品力的厂商囤积在行业腰部,行业尾部的厂商各有明显短板,更多的时候沦为气氛组,等待行业清洗。
据乘联会数据,南北大众9月新能源销量已突破1.4万辆,大象转身并没想象中缓慢。
新能源赛场上,很快不仅是新势力们舞枪弄棒,还有重整旗鼓强势归来的老势力们,目前体现出生存能力的厂商屈指可数。
头部趋于稳固,腰部争夺少量席位
8月,哪吒汽车单月销量超过蔚来,9月,蔚来和小鹏率先破万,暂时保住行业头部地位,广汽埃安连续5个月破万,9月销量13586辆,长城欧拉12770辆紧追。
受芯片影响较为严重的理想 9月销量仅有7094辆,被7700辆的哪吒甩在身后。威马汽车9月有5005辆的销量,4095辆的零跑紧咬。
新能源赛场的竞争愈发激烈,“乱战”时期,头部厂商趋于稳固。
比亚迪车型占据了9月车型销量榜的4-6名,还有排在第9的汉EV和第15的唐DM,最终以70022辆拿下9月新能源品牌销冠。
Model Y以单月33033辆的成绩强势登上车型销量榜第二,第三是Model 3的19120辆。整体上,特斯拉单月达到56006辆的销量,直逼比亚迪。
其后是上汽通用五菱,9月新能源销量达到37151辆。作为新能源微型车,它的价格区间里没有直接对手,6602辆销量的科莱威和6599辆的雷丁芒果还在苦苦追赶阶段,远远谈不上威胁,只是产品种类上的竞品。
从长远看,比亚迪和特斯拉以及上汽通用五菱,交替霸榜国内新能源赛道的概率很大,伴随广汽埃安长城欧拉等国内自主头部厂商,以及发力突围的传统大厂、少数脱颖而出的新势力,形成新能源头部,形成类似燃油车领域的境况。
据中汽协数据显示,去年国内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2264.6万辆,同比下降2.3%,仍占据销售总量的89.5%,马太效应明显。
销量上,新能源汽车屡创历史新高,威尔森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114.1万辆,同比上升22.9%,前十位厂商占据68%销量份额。
对比89.5%的数据,新能源头部厂商的市场份额还有探索空间,尾部厂商面临加速淘汰,腰部厂商的位置愈发尴尬,要么向上,要么等死。
中汽协副秘书长曾表示,伴随国民经济稳步回升,消费需求加快恢复,中国汽车市场潜力依然巨大,今年车市有望实现正增长,汽车销量有望超2600万辆,达到同比增长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