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新能源百花齐放,我国为何“偏爱”风电?
118个城市与600多家风电企业共同发起了“风电伙伴行动·零碳城市富美乡村”计划,明确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在全国100个县,优选5000个村,安装1万台风机,总装机规模达到5000万千瓦。风电力争在2025年将陆上高、中、低风速地区的度电成本分别降至0.1元、0.2元和0.3元,海上风电力争在2024年全面实现平价。
该方案使得海上风电的建设发展提速,并有了更为明确的时间线,相关产业链再一次受到各界关注。“为何要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利好哪些行业”,成为了目前市场最关心的话题。
政策持续加码 风电成为首选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目前依然以火力发电为主,水利发电为辅,光伏、风力、核能等多在辅助和测试阶段。一方面,火力发电能耗大,污染性强,全国每年产生140万吨左右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另一方面,为了冷却发电的汽轮机,每年5000万吨的耗水量也让国家压力倍增。
因此,除了此前的限电措施,需要从自然能源本身的开发利用角度出发,才是改善电力供应结构的“治本”之法。
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数据显示,为了实现《巴黎气候协定》的气候目标,风电将满足35%的电力需求,将贡献气候目标所需碳减排量的27%(近63亿吨二氧化碳);风电与光伏搭配削峰填谷后,通过特高压输电将是解决“三北”地区弃光、弃风的重要手段。风电在碳减排和特高压输电方面均有不可替代作用。
同时,在过去10年里,陆上度电风电成本下降56%,海上度电成本下降48%,也使得风电行业的发展朝着有利的方向行进。据IRENA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陆上风电度电成本为0.25元/度,低于传统的化石能源(0.32元/度)和光伏(0.37元/度)的度电成本,成为全球最便宜的能源。且随着政策支持,行业进一步发展将使得风电度电成本趋于平价。
正因为如此,各级政府加大了对风电行业的扶持力度。今年以来,除了山东、宁夏、广西、内蒙古、安徽、辽宁、山西、甘肃、天津、上海等10几个省、自治区、市发布了风电相关政策,我国大范围覆盖的风电相关扶持政策也频频出台。
继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明确了风电等新能源发电量的规划以来,一系列例如《2021年能源指导工作意见》和相关补贴政策也相继出台。
尤其是9月10日“千乡万村驭风计划”正式确认后,我国风电发展目标更为明确。近日的“风电伙伴行动”更是进一步扩大了风电建设的覆盖范围,加速了城市工业领域零碳化进程。
海岸线绵长 风能充足有利风电行业发展
我国拥有约300万平方公里海域,大陆海岸线1.8万公里,岛屿海岸线1.4万公里,共计3.2万公里海岸线的总长,为海上风电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此外,以目前国内海上风电发展头部省份福建省为例,其总长6128公里的海岸线,年平均风速在7.5m/s~9.7m/s之间,海上风能充足。2020年福建省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2,880小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83小时。如果海上风电进一步建设发展,将最有可能缓解我国迫在眉睫的电力紧张问题。
当然,使得行业发展在短期内提速的是2022年国家将停止风电补贴的消息,并带来“抢装潮”,导致相关风电供应商和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业务量激增。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6月,全国公开市场风电招标量达32.92GW,已接近去年全年的总量,风电产业链的景气度可见一般。
未来,风电行业仍将保持不错的发展态势。据IRENA预测,2030年全球陆上风电平均每年新增装机150GW,同比2018年增长233%,海上风电平均每年新增装机18GW,同比2018年增长300%。到2030年全球风电平均每年投资达到2070亿美元,与2018年的864亿美元相比增长140%。
目前,我国已经实现陆上风电平价上网,依据“十四五”计划的发展目标,未来3-5年海上风电也能实现平价上网。据浙商证券预计,“十四五”期间平均每年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58.6GW,2021-2025年年均增长率为15%。
值得注意的是,据《2021年全球风能报告》显示,中国2020年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为3.1GW,占全球新增装机的50.45%;目前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已达到53GW,中国占比28%,超过德国,仅次于英国(29%),成为全球第二大海上风电市场。国内相关产业链企业受益,发展前景广阔。